【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全球經濟體系內在失衡日益惡化 | |
http://www.CRNTT.com 2014-02-25 11:35:03 |
這十幾年,影子銀行業務邁入快速復甦軌道,業務規模從2002年的26萬億美元,急速擴張到2007年的62萬億美元。影子銀行快速擴張,正是金融危機爆發的關鍵原因。2008年經濟危機後,影子銀行規模短暫減少,很快恢復增長。到2011年,全球影子銀行規模達到67萬億美元,2013年更達到73萬億美元之巨。 以美國為例,與影子銀行有關的所有金融指標均超越危機前水平。譬如,杠杆貸款和高收益債券餘額超越危機前最高額。2007年是6500億美元,2008年和2009年萎縮到2000億美元左右,2012年恢復到7500億美元,2013年達到創紀錄的8000億美元。無抵押擔保貸款(covenant-lite loan)增長到2500億美元,占全部新增公司貸款的60%,2012年還只有600億美元。 與此對照,則是實體經濟復甦乏力、通貨收縮、失業高企。2013年美國真實GDP增長率大約為1.8%,2014年預計2.2%-2.4%。2013年歐元區GDP繼續萎縮(-0.6%),2014最樂觀預計也只有1%。日本2013年GDP增速1.8%-2%。2014年預計下降到1%-1.2%。 如何解釋上述現象?如何解釋虛擬經濟背離實體經濟自我膨脹?自1970年代初期開始,經濟體系開始決定性地從產業資本主義快速轉向金融資本主義,對各國經濟發展方式和增長模式將繼續產生深遠影響。 美國、英國和歐洲最先開始向金融資本主義轉變。1973年,美國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率先指出工業社會正在向“後工業社會”轉變。當時美國製造業(工業)和農業兩大部門的就業人數已經下降到40%以下,超過60%的勞動力從事服務業。到2009年,美國製造業和農業兩大部門的就業人數僅占全部勞動力的11%,服務業就業人數接近90%。房地產泡沫崩潰和次貸危機爆發前夕,美國房地產中介人數超過農民總數,按揭貸款承銷商比全部紡織業就業人數還多。工業資本主義時代的中流砥柱企業,譬如AT&T、通用汽車、福特汽車、西屋電氣、美國鋼鐵等等,要麼業務大規模縮減,要麼幹脆從經濟地平線上完全消失。 經濟體系向金融資本主義轉變,最顯著特征是金融業脫離實體經濟高速擴張。仍以美國為例,金融業對美國GDP的貢獻,從1950年的2.8%,增長到1980年的4.9%,2006年達到最高值8.3%。金融海嘯之後稍有下降,很快就恢復增長。1980年,美國金融資產總值達GDP的5倍,2007年時翻了一倍,金融資產總值達到GDP的11倍。推動金融資產總值增長的重要力量,是公司市盈率和市值大幅度增長,增速遠超GDP增速和企業利潤增速。 家庭信貸亦快速增長。家庭信貸占GDP之比例從1980年的48%上升到2007年的99%。家庭信貸增長主要源自住房按揭貸款。其次是消費信貸。家庭信貸飆升反過來促進資產證券化、證券發行、交易、固定收益產品、衍生金融工具等多種金融產品的快速增長,它們從而進一步大幅度增加金融交易收入和資產管理收入。 外匯市場交易急劇飆升,達到天文數字的交易量。目前全球外匯市場日交易量超過5萬億美元,年交易量達到900萬億-1000萬億美元。全球債券市場總規模從1980年代的數萬億美元,擴展到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數十萬億美元。1990年之前,大宗商品交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金融危機之前,大宗商品交易量超過10萬億美元。僅參與大宗商品交易的對衝基金規模就超過5000億美元。 實體經濟衰退和通縮,金融業和虛擬經濟卻高速增長,這正是全球金融資本主義時代的新現象和怪現象,是全球經濟失衡、危機和衰退的總根源。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