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會繼續學習新加坡嗎?

http://www.CRNTT.com   2014-03-11 09:35:50  


 
  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國剛剛開始進行改革開放,儘管新加坡也是當時中國學習的對象,但其重要性並不突出。當時東歐的匈牙利和東亞的日本也是中國的重點學習對象。匈牙利是東歐共產主義中比較早就進行改革的國家,同樣作為共產主義國家的中國,參照匈牙利經驗是很自然的事情。日本是亞洲第一個成功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從近代開始始終是中國學習的對象。鄧小平複出不久就訪問了日本。因此,學習日本不難理解。1978年鄧小平也訪問了新加坡,這個城市國家各方面的建設成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國學習新加坡也不難理解。應當指出的是,1980年代初,已經退下來的新加坡前副總理吳慶瑞先生,被邀擔任中國政府沿海開發區和旅遊業的顧問多年。不過,在整個1980年代,新加坡經驗並沒有在中國得到高度的重視,更多的是一個參照對象。

  中國的新加坡熱發生在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在“南巡講話”中,鄧小平認為新加坡不僅經濟發展迅速,而且社會秩序好,因此首次公開高調地提出中國要學習新加坡。鄧小平號召學習新加坡立即導致了大量的中國代表團訪問新加坡取經。此後發展出來的各種項目,包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市長班”、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學院的“幹部班”等等都是其產物。為什麼鄧小平選擇新加坡而不是其他國家和地方?

解決發展與秩序之間的矛盾

  概括地說,鄧小平號召中國學習新加坡的核心,是要解決好幾乎所有發展中國家都會面臨的一對矛盾,那就是發展與秩序之間的關係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這一對深刻矛盾。人們至少可以看到三個類型的情況。首先,在一些國家,經濟在一定期間得到了發展,但有效的秩序建立不起來,政治一直在專制(包括軍人政治)和無序民主之間徘徊。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很多國家一直處於這種情況。其次,在另一些國家,有了秩序,但沒有發展。這往往發生在高度集權的權威主義國家。改革開放前的中國也是一個典型。再次,也有些國家,既沒有發展,也沒有良好的秩序。亞洲的斯里蘭卡和緬甸就長期處於這種情況。既有發展也有秩序的國家少而又少。在亞洲甚至世界範圍內,日本和“四小龍”(新加坡、韓國、香港和台灣)便是少數幾個典型。

  在日本和“四小龍”中間,鄧小平為什麼選擇了新加坡?這既和鄧小平1978年訪問新加坡的經驗有關,更和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的國際局勢有關。在天安門事件之前的整個1980年代,鄧小平領導下的改革主題就是發展和秩序。當時的領導層既強調經濟發展,也強調政治改革。政治改革的核心就是體制改革,就是秩序建設問題。鄧小平一再強調,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經濟改革就不能得到深化,經濟改革所得到的成果也不會得到鞏固。1980年代早期的重點是經濟改革,但在1980年代中期之後,鄧小平開始強調政治改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