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增長與改革如何權衡

http://www.CRNTT.com   2014-04-14 08:26:08  


  中評社北京4月14日訊/一季度的經濟運行表明,中國宏觀經濟開始面臨下行壓力,這不僅僅是一季度的事,也不僅僅是今年的事,而是“十二五”後半期及未來一段時間必須要面對的。國務院“十二五”規劃實施中期評估報告已經明確表達了這個判斷。宏觀調控的真正考驗不在於調控本身,而在於如何擺布宏觀政策與經濟增長、深化改革的關係。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院長焦建國文章表示, 近來的一些政策解讀和政策建議期待政府推出刺激政策,恐有誤導之嫌。目前最要緊的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恰當的刺激政策會加重經濟病態,給未來改革帶來麻煩,甚至成為進一步改革的障礙,我們有過這樣的教訓。

  文章稱,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經驗上看,經濟是在不斷波動中運行的,經濟周期是客觀的,不可避免的,歷史上不存在“直線型經濟”。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已經是不小的奇跡,但這30多年的增長軌跡也不是一條直線。值得注意的是,這30多年高速增長積累了諸多問題,已經嚴重威脅到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繼續維持如此高速增長的基礎變了,資源條件、技術創新、體制機制等都難以支撐,按經濟規律的要求也該“歇歇”了。眼下看進一步實施刺激政策的空間非常有限,最緊迫的任務是深化改革。改革的目的是為下一輪經濟增長創造新的條件,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支撐。

  宏觀經濟學有很多流派,很多觀點。但共識的是,實際GDP的變動趨向主要是由供給一方的要素驅動,長期看,GDP依賴於要素產出的供給上升和技術的提高;短期GDP的波動主要是由需求一方的衝擊引發。政府政策到底應該發揮什麼作用、能夠發揮什麼作用,一直有爭議。中國30多年高速增長的實際經驗是政府不斷推出釋放經濟活力的改革措施,不是因為金融刺激政策或財政刺激政策。

  20世紀80年代初期,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推動了農業的高速增長,提高了農民的收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有企業改革、鄉鎮企業崛起、私人經濟發展和外資引進促進了工商業發展。相反,過度的需求政策主要是投資過熱每每給經濟帶來衝擊。改革實踐表明,拉動經濟增長既不需要財政過多投入,也不需要多印票子,只要政府放開管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