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周雷:化解南中國海糾紛的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4-05-31 09:40:59  


 
  首先,中國應該面對南中國海仍然存在聲索國及爭議的歷史和現實,同時關注到海洋性和島嶼型國家對海域邊界的敏感心理和情緒,針對南中國海九段線與涉及國家距離切近這一現實,以及歷史上、現實中海上經濟活動頻繁、互動的事實,將南中國海所涉及的重大資源、收益、隱形財富、精神價值,看作一個區域性的遺產。

  與南中國海經濟和資源開發所涉及的一切活動,應該首先照顧到這一區域經濟活動的環境正義,以及協同分享型開發的機會,爭取創造出更多的南中國海福利機制。這個機制不應該僅由能源巨頭、開發企業、能源所供給的城市所享有,而是應該首先照顧到南中國海資源區塊周邊居民,在宗教認同、環境保護、服務及基礎設施配套、近海社區建設等方面的需求和關切。

  南中國海區域的資源開發,應該記取英國石油在墨西哥灣漏油、美國康菲在渤海灣漏油、日本福島核電站因震災所造成的全海域污染這些慘痛的事實,並因此在資源探測、近海石油勘探及開發、南中國海基礎設施環保建設、遠洋運輸安全、近海資源服務配套、南中國海周邊漁業開發、近海工業布局、突發事件一級協同響應等多方面,形成有效協作和監督。南中國海甚至應該成立以照顧到這些目的的南中國海共同基金,以及南中國海國際協作基金會。

  在這一區域分享型和發展正義的理念之下,南中國海才可能出現真正具有協同、協作、協商的契機,在南中國海國際協作基金的運行方面,中國應該以大國姿態,從戰略和細節角度承擔起區域性的國際責任,例如可以設計能源與建築革新、海洋資源與城市化、近海漁民社區生計與海洋資源開發、南中國海互信共同體、能源投資責任和組織行為學研究、南中國海周邊國家生態足跡和生態友好型行為、投資未來——南中國海經濟與安全利益機制、南中國海共享型開發的遠期社會經濟學影響等多方面的國際協作課題,在南中國海爭議之外,能創造更多的知識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

  南京大學-霍普金斯大學中美中心在近日召開了一次建立東亞共同體的學術研討會,其中有一個專門的南中國海議題,其中中國學者呼籲,中國應該至少在聲索國之間建立一個對話和商討的常態機制,如果有正常的對話和南中國海協商機制,可以在避免南中國海爭議國際化的同時,在南中國海所涉周邊國家形成一個良性的意見、建議、策略、批評的生成機制。

  避免一有情況,便通過民粹式、政治式,乃至街頭暴動和騷亂的形式表達訴求和爭議,使得局面不斷惡化。通過以上模式,南中國海至少可以開始想象自己不會因為資源和近鄰因素,遭遇資源詛咒,使得資源之海和歷史遺產之海變成爭訟、武鬥的“海上加沙”和薩拉熱窩。

  南中國海從政治地緣形態來說,它較為健康的形態是發展成為“亞洲的地中海”,基於類似的歷史記憶和文化抱負,發展具有區域協同性和共生性的南中國海經濟和生活方式。避免將南中國海的能源和資源,片面供給已經畸形的能源巨噬型城市化和超級工程,成為不斷滋生環境、生態、民生、政治問題的火藥桶。

  作者是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4年05月29日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