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100萬買個點招指標:校董制度多畸形 | |
http://www.CRNTT.com 2014-06-11 13:38:21 |
根本原因是,中國校董制度是大學行政化和市場化的雙重畸形產物 校董制度政治功能強化了行政屬性,經濟功能加重了市場屬性,不是改革,而是鞏固 現階段的中國大學既是行政化又是市場化的。而請很多的現任官員來做校董,無疑是進一步地強化了行政屬性,談不上什麼去行政化,相反是強調。 同時,校董制度也沒有發揮什麼“咨詢”功能,而是一切向著錢看。事實上,在國外,也有很多的企業家來當校董,他們也一樣捐款,不過,如前文所言,捐款,給學校拉資源不是主要功能。一個現象是,這些國外大學的校董還是大多以本校校友為主,所以很自然地就帶著濃厚地感情來做公益性質的工作,希望建設好母校。可是在2007年,媒體就報道過中國校董的現象了,有些學校在哄搶有實力的名人,不少報道都認為,中國的校董似乎除了“籌資”而外,用處不大。大學看重的是校董能夠帶來什麼資源,而不是校董能夠帶來什麼樣的建議和視野。自然,這和中國大學的過度市場化有關係,其實在清華的一棟教學樓被冠名為“真維斯樓”時,大學對金錢和物質的追求就赤裸裸地顯示出來。利用校董制度來挖空心思地拉經濟資源就毫不奇怪了。 顯然,這和國外的校董制度是兩碼事。兩者的聯繫在於後者為中國的校董制度提供了一個“形式”借鑒,讓高校們能夠很好地和外部行政、經濟資源聯繫起來,包裝起來。 這種情況下,“與眾不同”的“校董指標”潛規則誕生也很正常 校董制度能夠給學校帶來資源、貢獻,並且還和很多行政主管部門扯得上關係,自然就能讓“校董指標”成為一個大家默認的“潛規則”。只是,這個指標有的校董用了,有的繼續被流入“二級市場”去販賣,成為別有用心者的牟利工具。所謂的微觀改革或者進步,其實就是利益再分配的幌子。 當然,在國外,校董制度也可能有貓膩。像是2009年的時候,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校董作為政府傳聲筒給學校施加壓力,錄取特別人群,就爆出了很大的醜聞。當時,美聯社有報道援引業內人士的話說,很多大學,無論公立或私立,都或多或少會給一些人的子女以特殊待遇,這些人包括大額捐贈者、政治家、校董,以及其他對學校有影響力的人物。但是,這種現象的普遍程度並不明顯,也不存在明碼標價。就連東窗事發的香檳分校也只是被推薦人群的錄取率會高,但不能保障百分百。更重要的是,美國的教育平權法案也讓弱勢群體的利益得到照顧。有人戲稱,這是照顧了兩邊的人,而擠壓了中間人群。無論如何,都是從優勢群體得到的資源,用在了弱勢群體身上,而不是被浪費甚至作為了尋租的工具。另一方面,校董可以寫推薦信就是明面上的事情了,畢竟校董聲譽和特殊地位意味著他們的眼光可能更好,也表示著他們並不敢拿著自己聲譽擔保亂推薦。並且推薦信一樣要走公開的遴選過程,不保證錄取。所以,中國大學的“校董指標”的確是畸形制度下與眾不同的產物。 結語:中國校董制度只是名字叫得一樣,但是和國外的校董制度卻實打實是兩碼事。這樣的畸形並非在改革,只是徒有時髦、國際化的標簽而已。 來源:騰訊評論今日話題2014-06-11 第2821期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