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房價順應經濟轉軌必然也必須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14-06-22 08:28:04  


 
  2.房價已經處於高位

  一是相對收入房價偏高。由於近十年來房地產價格的快速上漲,當前房價收入比快速提高而達到相對高位,按人均居住面積的房屋總價與人均收入相比,絕大多數城市遠遠超過10,甚至不少城市已經超過20,即使考慮到中國居民的福利收入,房價收入比也至少在10以上,購房透支了居民若幹年的支付能力,被戲稱為“把市場玩死了”。

  二是絕對房價堪比國際大都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接近或達到香港、東京乃至倫敦、紐約的水平,長期看中國大都市的房價不可能長期高於國際大都市的水平。

  三是房價租金比偏高。在快速城鎮化階段,房價租金比一定程度的偏高是可以理解和解釋,這是建立在未來兩者逐步趨近,終值將會相同的基礎上的。目前看,中國房價月租金比基本已經超過500,折合租金年收益率為2.4%,在某些城市租金年收益率僅為1%左右,相當於房價月租金比為1000以上。並且房價租金比偏高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在相對房價和絕對房價均處於高位時,房價調整將成為一種趨勢。

  3.供求關係逐步逆轉

  根據統計局公布數據,1999-2013年全國住宅竣工面積為224億平方米。全國住宅竣工面積包括農村住宅竣工和城鎮住宅竣工兩部分,國家統計局沒有給出城鎮和鄉村住宅構成,但是可以根據城鎮住宅投資占全社會住宅投資的比重推算,城鎮住宅竣工面積至少在180億平方米以上。按常住城鎮人口計算人均住宅建築面積24.7平方米,按戶籍人口計算約為36平方米,僅城鎮新建住宅面積就已經超出全國城鎮人均住宅面積。

  由此可見,中國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的城鎮人口口徑是按常住人口計算的,根據國家統計局《2013年農民工調查報告》數據,絕大多數農民工特別是建築工人通常住在簡易的工棚里,而且報道城市低收入特別是年輕群體“群租”的情況也較多,這說明這些人群是沒有城鎮住房的。這說明中國城鎮住房存在結構性過剩,進而也可以判斷中國住房產權分布狀況是極不平均的,部分人群擁有的住房或面積遠遠超過了平均狀況。可以得出結論,在投資需求被限制的情況下,未來的購房需求主要集中在常住城鎮的較低收入群體,他們的購買能力不能支撐這樣高的房價水平。

  4.城鎮化由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

  前10年,中國城鎮化速度平均為1.35%,在中國歷史上這樣城鎮化速度和跨度空前絕後,遠遠高於發達經濟體曾經的城鎮化速度。快速城鎮化能夠降低房地產的資本化率,在租金一定的情況下抬高房價水平。部分學者估算中國已經達到70-75%的工業化率,2014年以後中國即將進入後工業化階段,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的動力已經不複存在。

  同時,中國就業人口增速從2005年開始快速放緩,近年來幾乎保持零增長水平,可以判斷中國城鎮化由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是必然趨勢。今後的城鎮化主要從兩部分人口市民化入手,一部分是非戶籍常住人口,主要是農民工及其家屬的市民化問題;另一部分是新增城鎮居民的市民化問題。

  2013年中國城鎮非戶籍常住人口接近3億人。農民工中在城鎮購房的人數占比僅為0.6%,在城市獨自租賃居住的占比為13.5%,合租居住的為19.7%,合計33.8%。其他農民工基本居住在單位集體宿舍、單位工棚和經營場所。這就是說明這部分人口市民化的保障居住需求十分巨大,按一半家庭需要保障住房計算,至少需要1.3億套保障住房。

  如果10年消化這部分人口的住房保障,每年需要1300萬套。扣除城鎮自然增長人口,新增城鎮人口按80%需要住房需求計算,每年至少需要600萬套住房,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保障居住。城鎮化方式轉變必然帶來住房需求結構的調整,這種調整有利於房價的合理回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