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中評論壇:蔡英文如何面對新情勢?

http://www.CRNTT.com   2014-07-20 00:10:44  


顏建發
 
  顏建發:蔡英文在兩岸問題上找對人比論述更重要

  蔡英文的挑戰,可分成兩個階段來看:一個是擔任民進黨黨主席,一個是2016年選舉。依目前的社會氛圍看,2016蔡英文選上的機率在增加。我會建議蔡英文佈局2016選舉,應該要及早出爐影子“內閣”。以目前狀況,不說清楚,很多資源與資訊會很難進來,就算進來,黨中央如果沒有一個影子“內閣”的組織來帶頭,也無法將資訊與資源化成力量。選舉前,每個日子都在戰鬥。社會對現狀不滿的資訊以及希望支持蔡英文當選的資源,都必須消化與集結,但全部由“蔡辦”是不可能做到,即便傾黨部的人力,也是遠遠不足的。這一場選舉,蔡英文要對抗的不只是龐大的執政的國民黨,還有一個超級的中國共產黨政府。有個影子“內閣”,權責分工清楚,選前進行準執政的運作與調整,2016一旦選上,不必匆忙拉夫找人,結果得了天下,卻不見得能治好天下。雖然蔡主席平日必然也有一些熟悉的人選,分屬不同領域的專業,但“名單上”而非組織運作上的人選,沒有權責,其效果是遠遠不如的。

  另外有關論述的問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集中關切民進黨的論述,但論述到一個程度還是要進入操作,操作就是要找對的人。同一個說法找某甲與某乙,最後做出的效果會不一樣。會下棋的人,死棋都可以下活。治國畢竟不是開研討會,論述再多,其實都是在一些核心的概念繞。我認為在處理兩岸問題上,需要論述,但以前所累積的論述也夠了。對中國,能讓的也都讓了,接下來,是具體操作,讓外界透過具體的活動與作為清楚理解民進黨現有論述的內涵。找對的人,做對的事,提出具體操作面的東西比較重要。切莫讓人覺得在搞玩文字遊戲。

  譬如說,兩岸對於南海議題到底可不可以談?民進黨總要試著將它與現有論述做聯結。很多人擔心,南海議題一談,會有美國的壓力;當然會有壓力,但是要看兩岸怎麼談。談不見得我們全盤接受中方的期待,或者是要聯合中國對付美國。談,不必然解決問題,但可因此知道問題發展的過程與方向,自然也有助於增加民進黨在這方面的知識與人脈累積,而對議題有解釋權。民進黨總要找一些中國有感覺的議題,做一些事。

  民進黨對美國的利益也要充分瞭解,不只是安全問題,也包括經貿利益。我曾看過美國國會的報告,其中談到台美關係時,竟然有很多篇幅談美牛,令我十分驚訝,原來美牛涉及美國很深的經濟利益,美國政府和“國會”都很在意。而既然美國對台灣很重要,那麼,民進黨就應好好研究美牛案以及其相關或後續的發展,並提出一個週延的處理對策。美國對台灣既然很重要,台灣要多考慮美國的經濟利益,類似美牛案還有哪些可能或替代方案,都應思索。而這些都可以成為民進黨與美國對話的主要內容。

  民進黨一直想著要做民共交流,但是有沒有邀請對方來談?或者邀請了被拒絕,但有沒有鍥而不捨地邀?例如華山會議的成果,其實也可以試著與中國和美國學者來談,效果與意義一定會不一樣的。民進黨內部自己談有一定的意義,但在處理兩岸力道上就弱了很多。

  我比較強調的是實質面的操作。太多的書生論政,論到最後的結果好像是政黨變成智庫或媒體。黨內處理中國政策,地方的需求有沒有進來?民間團體的需求有沒有進來?黨中央有沒有派人去互動、去掌握?黨部的人手很有限,如花太多時間做編匯或學術性的討論會,會不會讓黨的政治性角色更受限?

  黨部就是要行動與作為,目前能夠影響兩岸的組織、團體、人士,黨部都要去掌握,去做組織工作。像是華山會議,學者探討,不妨委給智庫去承辦。辦一場華山會議,整個中國部甚至其他部門的人員都投入,哪還有時間去思索或接觸別的東西?這裡不是要針對個案批評,而是要強調操作面。研究很重要,但要有選擇性,也要重視方法,尤其要充分瞭解現有人力資源的限制,才能使組織運作合理化。

  羅致政:謝謝!建發兄提到政黨不能只有論述,也要有組織工作。組織工作非常重要,接下來就請我們組織部主任來談談,民進黨在組織這一塊,或是在政策的執行上有何想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