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戰後日本的“南進”與東南亞的反應

http://www.CRNTT.com   2014-09-20 09:18:00  


 
美日安保重新定義後的亞太格局

  橋本龍太郎也許因為後來在當首相期間曾到了9﹒18紀念館,中國有些人把他當成是友好人士來看待,橋本也被定性為相對友好的首相。但是在我們了解他的戰爭史觀的東南亞人看來,他卻是一個不敢恭維的日本政客。實際上,橋本的矛頭很快地就轉到中國。它具體體現在1996年4月17日(也就是馬關條約簽署的紀念日)美日兩國首腦對安保條約的“重新定義”中。不知道是不是巧合,石原慎太郎後來提出“購島論”也是在4月17日。

  那麼,當時橋本首相和克林頓總統簽署的“重新定義”,究竟是什麼內容呢?所謂“重新定義”的實質是,日美間的雙邊條約原本是將舊日的蘇聯視為潛在對手,現在卻轉為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改變。

  另一方面,美日共同防衛的涵蓋範圍還包括了台灣海峽,這是含有特殊意義的。正是在重新獲得美國強有力的支持下,日本對待鄰國的態度也有了變化。體現在橋本龍太郎本身的是,他成為了1985年中曾根參拜靖國神社之後第一個參拜靖國神社的首相。

  與此同時,橋本政權也在1996年悄悄地否定中日在釣魚島(日本稱為“尖閣列島”)問題上“擱置爭議”的共識。在釣魚島領土爭議中,日本當時在大打四張王牌。這四張王牌,第一是“中國威脅論”牌,第二是“兩岸分裂”牌,第三是“經濟”牌,第四是“北京怕亂”牌。現在回頭一看,“經濟”牌已經起不了什麼作用了。所以日本集中要打的牌就是鼓吹“中國威脅論”。

  從這角度來看,小泉時代、民主黨掌政期間與安倍政權對中國和東南亞的戰略是一脈相承的。特別是在鳩山所謂的跟美國較勁全面失敗、百分之百聽命美國的安倍政權誕生之後,對急於回返亞太的美國來說目前是最理想的一個狀態。

  那麼,東南亞會受什麼影響呢?首先是,在戰後冷戰的體制下,東南亞各國在傳統上唯美國馬首是瞻,今天雖有若干調整,但總體來看仍然有類似的傾向;第二,基於自身的求存空間與發展(或者當權者利益),如有可能,不少東南亞國家都不願捲入大國間的紛爭。當然,也有些國家會十分重視實際利益,但不會跳出追隨美國的框框。這都是指官方,民間當然也許會有更多不同的看法和聲音。

  在這樣的格局下,被日本視為“潛在對手”的中國,又將如何與東南亞相處呢?針對戰後日本與東南亞的關係,筆者個人長期觀察的結論是日本人不太了解東南亞,或者說不想了解東南亞,或者是以日本為中心。同樣的,到了中國之後,我覺得中國其實對東南亞既不了解、也不關心,或者說有些中國人也存在著以中國為中心的想法。

  中國要怎樣以更為坦誠和成熟的態度與東南亞各國相處和交流呢?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討的問題。特別是,只是強調“強弱論”,或者只關心中國的“崛起”與“不崛起”,而不太重視“是非論”的某些言論界的言論傾向,顯然無助於中國扭轉當下位處西方與日本輿論攻勢的不利地位。

  換句話說,對中國而言,怎樣向東南亞民眾傳達其“和平崛起”、“富國、強軍”的願景,在本質上有別於日本明治維新以來“富國強兵”的路線與思維,將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作者為新加坡旅華學者、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日本龍穀大學名譽教授。本文為作者不久前在“北大新聞學茶座”的發言記錄。

  被日本視為“潛在對手”的中國,又將如何與東南亞相處呢?針對戰後日本與東南亞的關係,筆者個人長期觀察的結論是日本人不太了解東南亞,或者說不想了解東南亞,或者是以日本為中心。同樣的,到了中國之後,我覺得中國其實對東南亞既不了解、也不關心,或者說有些中國人也存在著以中國為中心的想法。

  作者:卓南生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