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孤鴻林風眠

http://www.CRNTT.com   2014-08-17 11:21:32  


 
詩意栖居西湖 高徒遍天下

  林風眠在北平辭職後到杭州籌建藝術院並任校長,又是拜蔡元培鼎力支持。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改造國民性;而林風眠在北京藝專提出美術是改造社會的利器,讓學生走出畫室到民間創作,與蔡元培不謀而合。蔡把林風眠當作教育思想上難得的忘年知己。為給林風眠壯聲勢,蔡元培親自主持開學典禮,並題寫校名,介紹自己的長女、油畫家蔡威廉來當老師。典禮結束,蔡元培當晚就下榻在林風眠在西湖邊的小木屋,而不去住已給他安排好的豪華旅館新新飯店,一時成為新聞。蔡元培住了好幾天,杭州各界名流要拜訪他都得到林風眠家,這樣就幫林風眠在杭州文藝界打開了局面。

  杭州藝術院的建立,標誌著我國獨立藝術院校的開始。吳冠中,李可染,趙無極,董希文,席德進,蘇天賜……林風眠直接培養出的學生撐起現代中國美術的半壁江山,他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深深影響了一代藝術家,至今被美術教育界視為先進。他鼓勵學生釋放天性,口頭禪是“畫不出來,就不要畫,出去玩玩。”“放鬆一點,隨便些,亂畫嘛。”後來成為著名美學家的洪毅然在藝專上學時繪畫拘謹,林風眠勸他作畫前先喝酒,這樣就會狂熱起來。

  執掌校政的十年,是林風眠一生最輝煌的時光,在西湖邊詩意的栖居也是他一生唯一一段安居樂業、享受天倫的日子。他在玉泉道親自設計建造了一座二層小樓,室內壁橱、牆壁、天花板,清一色本色木板裝飾,學生們形容這是西方小說里才有的建築,周末他們就歡聚於此與他聊天。二樓是畫室,除了最親近的朋友學生沒人可以上來,他常在此通宵創作,取一兩幅滿意之作,其餘廢棄一地,第二天早上由傭人掃走。園內遍植梅、桂、梧桐、凌霄,還有林風眠親手培育的玉米、草莓等作物。今天這座小樓安詳坐落於杭州植物園大門旁,吳冠中為老師的故居題寫了匾額。

隱退重慶 孕育“風眠體”

  1937年8月,日軍鐵蹄南下,終結了林風眠在杭州建設“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重鎮的夢想,也擊潰了他安穩美好的生活。他帶著妻子女兒準備到上海定居,在南昌路找了一幢二層小樓。沒住多久,汪偽政權的高官找上門來邀林風眠出山,林風眠當然不肯當漢奸,決計馬上離滬。因不忍妻女和他顛沛流離,他孤身輾轉香港、河內、昆明,最後到了重慶。

  他托陳布雷在政治部設計委員會謀了個虛職,領著微薄的薪水維持生計,隱居在嘉陵江邊軍政部的一座倉庫里。這倉庫是土牆黃泥地,與他西湖邊的小洋樓天壤之別,林風眠就在這樣的地方生活了近七年,自己買菜、生爐子、燒飯、洗衣、打掃,屋里只有一張木桌,菜刀、砧板、油瓶堂皇列於畫紙毛筆之側。國民黨中央委員劉建群愛好書畫,專程來拜訪林風眠,見如此陋室,不禁感慨道:“住在這種地方,不是白痴,就是得道之人了。您得道了。”林風眠事後對人講:“在北京和杭州當了十幾年校長,住洋房,乘私人轎車,身上一點人氣幾乎耗光了。你必須真正生活著,能體驗今天中國幾萬萬人的生活,身上才有真正人味。首先是‘人’,徹底‘人’化了,作品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

  李可染當時也在重慶,經常會帶點便飯去看望老師,每次去都看到林風眠在畫畫,每日畫幾十張,畫完的畫堆在身後,直摞到屋頂。苦行僧般的清淨生活使林風眠能集中全部精力創作,他融合中西的“風眠體”就在這個江邊倉庫橫空出世。“風眠體”的第一大特色就是方紙布陣。中國傳統紙絹畫,不是橫卷就是立軸,便於富貴人家懸掛廳堂,林風眠大膽地突破傳統,轉向更利於製作畫册供大眾觀賞的方形構圖。不畫傳統的峰巒山谷宏大景色,而畫近景特寫。他使用生宣、毛筆、水墨、水彩等中國傳統材料,但技法汲取西方畫的精微光色,他自嘲是個好“色”之徒,打破“水墨為上”的古訓,運用濃重艶麗的色彩描繪仕女、花鳥、秋林、泊船。線條的靈感則來源於漢畫磚、唐壁畫。鮮艶的色彩,簡潔靈動的線條,美好的意象,這就是林風眠畫中的赤子之心。

  抗戰勝利,避居重慶的知識分子紛紛北歸。因有行李重量限制,林風眠上飛機前把自己所有行李都扔了,只帶上在重慶期間的所有畫作。到了杭州,他直奔舊居,眼前景象令人斷腸:他的小樓這些年被日軍占為兵營,花園成了馬厩,他曾震動國內外的巨幅油畫《摸索》 《人道》 《人間》 《痛苦》都已被扯碎,用作馬匹的擋雨布……

  林風眠與他的過去慘烈揮別。他不可能預料到,自己歷盡千辛萬苦帶回的這批新畫,有一天也將被他親手摧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