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反腐指向“依法治官” | |
http://www.CRNTT.com 2014-09-23 11:23:05 |
8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南海聽取蘭考縣委和河南省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情況匯報作重要講話時,就講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突出抓整治“四風”問題,做的是正本清源、發揚傳統的工作。要堅持不懈強化宗旨意識,解決好黨員、幹部是人民公僕的角色定位問題。 請注意“正本清源、發揚傳統”、“宗旨意識”、“角色定位”的用詞。重整政治結構,乃是在阻止向“利益集團化”的退化。 但問題並不止這些。當下政治結構還出現另一個特征:自我精英化。很多公務員在為自己加工資辯護時,最常用的說法是自己是讀了十幾年書,淘汰掉了多少人考進來的,工資怎麼能低呢?這意思,是他們進了體制內,就是天然的精英,而不管所做的工作很多其實並無創造性,也不創造任何社會財富。同時,納稅人還得為他們的讀書成本、考試成本埋單。 指出這種偽精英論調是多麼的缺乏基本智商並無意義。真正的問題是,它使得政治結構的“先鋒”意識淡化,而“精英”意識凸顯。這意味著,不管是否貪腐,體制內的某些人的胃口越來越大,黨和人民要為他們付出更多的“執政成本”,不遏止的話,這樣的成本將不堪重負,拖垮中國。 挑 戰 這當然是不行的。所以, 中央才強調,既要治標,也要治本。治標的措施我們已經看到了,接下來也肯定不會放鬆。治本,從技術分析上來說,重整政治結構,在制度上可以展開為哪些路徑呢? 在國家-社會、權力-權利、官員-民眾這一套二元結構中,我們可以看到“國家”、“權力”、“官員”這一元,分別對於後一元都是有權力的,而且是一個單向的權力支配關係。所以,要重構政治結構,最好的辦法,就是後一元也可以對前一元進行監督、制約。“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關鍵在於,是誰來關權力,關進什麼樣的制度的籠子里? 要關權力進制度的籠子,肯定要動政治結構,甚至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但是學西方那樣關權力嗎?這並不被認為是一個好的選擇。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始終限定在“有中國特色”上。 其實,僅僅憑中國是一個大國,領導人具有“大國意識”(或“大國尊嚴”)這一點,中國就不可能走“西方道路”—這條路不管意味著什麼,都至少意味著中國要處在西方的陰影之下,在制度上屬於“附庸”或“跟班”。落在了西方身後那麼漫長的時間,中國能否在短期內成為這條道上的“領頭羊”,不無疑問。 當然,拒斥“普世價值”之類還有別的理由,或許還更重要。但這條理由是毫無疑問的:中國走的是“中國道路”。我們做的是“中國夢”。 所以,在宏觀謀劃中,要關權力,更多要考慮的,乃是確立自上而下、強有力的政治權威。當然還有前面所說的制約、監督、查處機構。民眾的監督也很重要,但他們更多是“參與”。制度的設置,主要是圍繞這方面來展開,或者說,是把這方面的關權力進行制度化。 對於“中國道路”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確立可以讓權力敬畏、服從的權威。當然,挑戰是,監督要防止淪為“內部人監督”。另外,由於民眾被允諾的權利,並沒有通過制度這一中介轉化為可以抵禦權力侵害的權力,他們被權力群體壓制、侵害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政治結構的變化,和政治語境的約束,昭示了接下來重整政治結構的進路。除了前面所說的依法治官(政府)、強化紀委的功能(黨內),公務員們也將收獲“禮包”和接受考驗。禮包就是加薪—要維持治理秩序,以及政治結構的運作,對已經自我精英化的權力群體似乎只能如此。考驗則是:加薪相當於用來換取權力群體不貪,若違反了這一“契約”,將受到嚴厲懲罰。 作者:南風窗記者 石 勇 來源:南風窗日期:2014-09-12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