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葛劍雄:如何建構統一比統一重要

http://www.CRNTT.com   2014-09-21 10:39:02  


 
  搜狐文化:現在和清朝時候有很大的差別。

  葛劍雄:這個當然差別很大。唐朝安史之亂以後整個新疆就脫離了中原,一直到一千年以後的乾隆年間才恢復。一個地方跟你隔開一千年,而且這個期間接受其他外來宗教的影響,再加上人口上他們是絕對優勢。蒙古為什麼例外呢?清朝入關前滿蒙就結盟,而且世代通婚,清朝的公主都嫁給蒙古王公,所以它跟滿族認同。隨著滿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再加上大批的漢人移民進入,在內蒙古地區蒙古族已不是絕對多數了。新疆就沒有這個情況,新疆要到乾隆年間才有漢人移民,以後又經過幾次反覆,現在的漢人大多是1949年後過去的,民國時過去的漢人也不多,這種情況再加上宗教因素、境外的影響,在認同上就出現問題。

“一般民眾應有民族文化的選擇權 ”

  搜狐文化:長期以來,海內外華人習慣於自稱“炎黃子孫”,似乎有一個共同的華夏祖先能增強人們對民族國家的認同感。但您曾極力反對以國家的名義祭奠炎黃帝,為什麼?

  葛劍雄:以國家的名義祭祀某一個或幾個民族的祖先,並稱之為各民族共同的祖先,是很不妥當的。既然《憲法》規定中國各個民族是平等的,漢族可以認炎黃為本民族的祖先,卻不能強制其他民族也承認,要不然你為什麼不去祭祀鬆贊幹布、成吉思汗呢?各個民族認誰為祖先,或舉行祭祀都可以,但是不應該以國家的名義。這樣做會傷害少數民族的感情,實際效果根本沒有的。

  美國從來不講一個老祖宗,大家共同的美國夢,追求自由幸福在一起,美國也不分那麼多的民族,所有亞洲來的稱亞裔,說西班牙語的稱西裔,非洲人就是非裔,大家都是美國人。我們非要搞這些東西,不利於民族之間的融合,完全是開歷史的倒車。不符合世界潮流,而且是自欺欺人,除了年複一年的空話以外,我沒有看到究竟產生了什麼積極的效果。如果有,不妨舉幾個具體的例子看看,可惜至今沒有見過。

  統一的基礎是大家有共同的價值觀念、共同的利益和前途,而不是一定要有共同的祖先。但是我並不反對民間的祭祀,比如陝西省不應該由陝西省委省政府組織,應該由陝西各界祭祀黃帝委員會,既然對老祖宗那麼好,就不應該拿國庫的錢,應該自己拿錢出來祭。其實這是文化認同,而不是血統認同,應該承認在歷史上是有積極意義的。

  搜狐文化: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有沒有因為主要民族的文化優勢和政治統治,導致一些弱小民族文化的消失?

  葛劍雄:這個是一直在進行著的。比如說孔子時代就講夷夏之辨,強調如果學了華夏禮儀接受了這個政治制度或者文化,那麼可以由夷變夏,相反會由夏變夷。華夏諸族發展過程中,其他一些民族及其文化不可避免地消失了。

  當然我們也應該承認它的一些積極因素,比如說漢族的前身,華夏發展過程中間吸收了不少其他民族優秀的文化,不符合它要求的文化在這個過程中都消失了。比如騎馬,是學北方的胡人,音樂舞蹈很多來自中亞,還有很多物質上的東西。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間,不符合統治者觀念的,很多地方習俗在這個過程中都被消滅了。清朝就把漢人以前的服裝全部改掉,發式都改掉了,何況對少數民族。好比我們現在講現代化就是西化,在中國歷史上的現代化就是漢化,最典型的就是拓拔鮮卑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把姓都改掉,規定皇族重新與漢族大族結婚,死後墳墓不許葬回北方,籍貫改成洛陽,50歲以下的鮮卑人在朝廷必須講漢話不許再講鮮卑話,很極端的。但是孝文帝自己也講了一點苦衷:我也是沒有辦法,如果大家不跟我這麼改,難道你們世世代代都在北方這個窮的地方,不識字地過著原始的生活嗎?實際上這個過程當中進步是可以看到的,它的進步要付出代價,要是沒有這些融合過程,包括這類強制措施,有今天的漢族嗎?有今天的中國嗎?

  今天說倡導地方文化,各地要保護方言,有其必要,但不能過度。秦始皇統一後採取了一個很重要的措施——“書同文”,統一文字。中國的方言那麼多,那麼複雜,要是沒有統一的文字,早分裂成不同的國家了。必須在統一的文字、共同的語言的基礎上保護地方文化和方言,過度的強調地方文化包含著離心的傾向。歐洲有些小國就有語言之爭,像比利時這麼小的國家有大概八個還是九個政府,就是因為居民使用不同的語言。歷史上的中國和中國文化區的重要基礎就是漢字、漢語,比如越南長期是中國的藩屬國,像胡志明這一代都是學的漢字,以前官方的文書、科舉考試都是漢字,後來法國傳教士到越南,很快幫他們制定拼音文字,漢字不再是越南的文字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