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距離真正的全球第一還有多遠

http://www.CRNTT.com   2014-10-02 09:43:05  


 
  中國經濟就總量而言,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超越的奇跡,在很多領域,中國都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2010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美國保留這個地位超過100年的時間;2012年,中國成為第一專利申請大國;2013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但這只是貨幣的正面,貨幣的另一方面,我們看到的是諸如此類“第一”背後,中國面臨的尷尬。中國的GDP總量盡管已經是全球第二,占全球的比重剛超過10%,但中國的能源消費卻占全球能源消費的20%,2012年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國的3.3倍,日本的7倍,同時高於巴西、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中國消耗的資源,比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加起來的總和還大。未來30年,這種資源耗竭性的發展模式無論對於中國自身還是世界而言,都將是很難再承受的。同時,2013年,中國也成為全球第一碳排放大國,全球2013年碳排放量達到361億噸左右。其中,中國排放二氧化碳100億噸,美國52億噸,歐盟28國35億噸,中國的碳排放超過美國和歐盟的總和,占世界總排放量的近3成。這意味著,中國發展經濟付出的能源或者環境代價遠高於歐美。而且,如果用人均GDP這個更能衡量一個國家幸福生活的標准看,2013年,中國的人均GDP約為6629美元。盡管這已經是差不多30倍於1980年的數字了,但跟美國的人均51200美元比,還差得很遠,即使按照現有的經濟增長速度,達到美國這個數字最樂觀的估計也應該到2049年之後了。在這種情況下,用所謂的購買力平價忽悠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實在令人捧腹。

  而且,以上只是中美之間的經濟差距,如果考慮其他方面的經濟軟實力,中美之間的差距也許更大:在科技領域,全球前沿的科技創新和成果差不多一半屬於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超過一半授予了美國人。在創新領域,中國目前仍然屬於追趕型階段,除個別領域,中國在絕大多數創新方面仍然落後於美國、日本、德國等第一梯隊,也落後於英國、以色列、韓國等第二梯隊。從科技研發投入的強度看,中國盡管近幾年來投入強度逐漸增強,並且在2011年達到創紀錄的1.84%,但與美國的3.07%相比,僅相當於美國的60%,研發經費支出數量規模也只有美國的23%。並且,中國研發投入強度也低於日本的3.26%,德國的2.82%,瑞典的3.40%,芬蘭的3.88和丹麥的3.02%。也低於韓國的3.74%,中國台北的2.90%和新加坡的2.09%。全國研發人員年平均經費分別只有美國的12%,韓國的17%和日本的10%。也就是說,就科技、文化等影響經濟未來競爭力的軟實力而言,中美兩國的鴻溝是很難在短期內逾越的,對此沒有清醒地認識,而只陶醉於GDP“大數據”,認為全球經濟第一的權杖真的已經實現交接,太傻太天真。

  當然,沒有GDP“大數據”方面的進步,人均GDP等更能反應經濟實力和進步的小數據的進步就是無源之水。但是,衡量經濟實力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運算和指標。對於中國而言,關注中國經濟的短板和與美國真正的差距,韜光養晦,不過早戴上毫無價值和意義的“世界第一”的帽子沾沾自喜,才是成熟的體現。

  來源:搜弧財經2014-10-02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