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刺殺金正恩》成了美國的勝利?

http://www.CRNTT.com   2014-12-24 10:43:16  


《刺殺金正恩》電影海報
  中評社北京12月24日訊/美國與古巴複交了,美伊關係因為伊朗核問題的談判時間表而變得明朗,伊拉克在美國改造下完成了美式民主的形式主義改造。在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時期發表的“邪惡軸心”國中,只有朝鮮還依然故我,成為美國在東北亞地區的“遺患”。

  這一“遺患”在聖誕來臨前開始發難了——不過這次卻是美國先挑起的。位於美國加州的索尼影視娛樂開拍了一部虛構的電影《採訪》,敘說的是美國中情局雇傭殺手刺殺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輿論索性稱為《刺殺金正恩》。作為“聖誕檔”電影,該片即將在北美地區上映。上映預告期間,朝鮮對此強烈譴責,索尼公司並被網絡黑客攻擊。號稱“和平守衛者”的黑客威脅對準備放映該片的電影院發動恐怖襲擊。

  在恐怖主義情緒籠罩全球的現實下,索尼影視娛樂的確不敢造次,宣布取消該片在聖誕期間的公映。

  美國政府認為朝鮮政府應該對黑客攻擊事件負責,奧巴馬認為索尼停止上映這部影片“是個錯誤”,並要對朝鮮採取行動。朝鮮則堅決否認美方指控,但譴責影片“教唆恐怖主義行為”,並不否認黑客攻擊“或許是朝鮮的支持者和同情者發起的正義行為”。

  美朝口水戰耐人尋味。索尼拍此片的目的並不單純——此片屬於政治和商業混合的產物。朝鮮憤怒可想而知,在這個封閉的國家,最高領導人高居神壇不可侵犯。美國明知故犯,可謂無端惹起糾紛——其停映該片足以說明: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所謂“沒有屈服,只有無奈”,索尼也不能自圓其說。如果上映了發生影院恐怖襲擊事件,人們在譴責恐怖分子時,也忘不了詬病索尼分公司的無事生非。

  一部電影引發恐怖襲擊風險,投拍者自然要承擔責任。2012年9月份,一部侮辱伊斯蘭教先知的美國電影,引發了全球穆斯林的憤怒,並發生了全球性的抗議美國浪潮,並導致美國駐利比亞大使死亡。為了平息伊斯蘭世界的憤怒,美國極力撇清同這部電影的關係。

  對於虛構刺殺金正恩的電影,美國政府何以深度介入?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