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上海外灘踩踏事件 “最壞打算”去哪了

http://www.CRNTT.com   2015-01-03 08:22:18  


 
  從親歷者的講述看,現場維持秩序的警察,就顯得缺乏必要的手段,有的用喇叭喊話“警察叔叔求求你們了,別再擠了”;有的警察連喇叭也沒有,“怎麼攔都沒有用”。現場與後方間的溝通,某種程度上處於失靈的狀態。還有,在人流疏散上,也無周密計劃與部署。很多人都將事故歸因於,觀景平台樓梯處有人上有人下擠在一起,形成對衝。而“對衝”明顯與人流通道設計不科學有關:合理方式應是上下分道、進出殊途,也就是“單行道”原理;或者採用分割空間的辦法,限制人群扎堆。

  在人群高度聚集地帶的監控預警、現場處置上,沒考慮到各種情況、消除某些盲區;事發後缺乏應急預案,只能靠警察人力“強制切入”,以至於局面失控。這凸顯的,就是“最壞打算”的缺失。

  而這起慘劇,也給公眾以提醒:對危險該有起碼的預防與感知。像事故現場,明明已擁擠不堪,卻還要“快點擠”,這是將自身推向危境。對應的,有關部門也應做好人流密集點提示和發出危險警告。

  “亡羊”後最好的補牢是系統化補缺。在香港,也曾發生過蘭桂坊踩踏事件,而這也催生出一整套大型活動安全防範體系:港府會對民眾給予必要的風險告知和人群疏散培訓演練;搞大型活動時,警方會進行人流量評估,執行必要的限流措施,並劃定責任田讓每片區域都有專人維護,還有醫療人員配備及民安隊支援等等。外灘踩踏事件能否也催生機制補缺呢?我們翹首期待。

  外灘踩踏事件,暴露出公共安全系統的結構性缺陷:那就是對大型活動風險把控不足,應急體系匱乏,預案執行欠缺。凡此種種,都亟須通過個案性反思去推動補缺。反思的第一步,就是對事故全面而深入的調查和無遺漏的問責,並總結教訓、引以為鑒。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