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應對人口老齡化需實現“三個轉變”

http://www.CRNTT.com   2015-01-25 10:46:19  


  中評社北京1月25日訊/人口老齡化是當前中國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我們在制定國家發展戰略時必須加以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央高度重視和反覆強調這個問題,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作出了戰略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現在,關鍵是要通過一項一項實實在在的工作,把有關部署和要求落實好,不斷增強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能力。

  經濟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來明文章提出,為適應經濟新常態的客觀要求,應對人口老齡化,須努力實現“三個轉變”。

  第一個轉變:從被動應付到積極應對轉變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發展老年服務產業。這是黨中央為順應中國人口形勢和經濟形勢作出的最新戰略部署,我們應該深刻理解“積極應對”的涵義,調整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路,變被動應付為主動應對。

  我們國家的人口老齡化與發達國家有很大的不同。在發達國家,老齡化是一個自然過程,是在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後才出現的,不存在我們現在遇到的“未富先老”問題。即便如此,多年來很多發達國家都面臨養老金支付壓力大、醫療費用快速增長、勞動力相對不足等問題。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著眼於更有效應對,國際社會形成了“積極老齡化”的應對共識。“積極應對老齡化”是對過去實行的過度強調保障和照顧的養老模式的主動調整,它更加注重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幫助老年人自主自立,積極面對晚年生活,力所能及地為社會作出貢獻。現在,幾乎所有發達國家的退休年齡都在65周歲以上,個別國家已接近70周歲;日本 、美國等國家老年人收入中的30%到40%是勞動收入。這些都是積極應對老齡化成果的具體表現。

  當前,中國人口形勢面臨“未富先老”的挑戰。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國家的人口一直處於快速老齡化之中,再過幾年就進入加速老齡化時期。同時,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在減速,這是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最突出表現,還有就是勞動力短缺。一加一減,中國應對老齡化的壓力將驟然加大。中國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速快,老齡化與工業化、城鎮化過程相互交織,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居民收入水平還相對較低。在面對老齡化問題時,我們勢必要比那些人口平緩老化的國家面臨更大的挑戰,因而更需要採取“積極應對老齡化”的思路。但是,在中國推行這個新戰略,必將遇到多方面的阻力。一個方面的阻力是尊老敬老的傳統文化以及“全民關愛”工作思路的影響。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應對老齡化的工作方針一直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它對推動中國老年事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這一方針也存在一個不足,就是忽略了老年人的“自立自強”,簡單地將老年人擺在“接受”的被動地位。另外一個方面的阻力是社會理性對話的缺失。

  要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新戰略,首先需要完善應對老齡化的工作方針,將老年人“自立自強”納入其中。還要適應實際需要,調整完善相關制度和政策,比如,老年人的統計口徑要合理調整、退休年齡要逐漸延遲、終身教育要認真落實、退休人員也要繳納醫療保險費、老年醫療衛生要更加注重老化預防、養老服務要立足於居家和社區。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