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李義虎:一帶一路極具國際政治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15-05-09 00:07:08  


 
  與南北走向的地緣政治相比,中國的地緣政治在以東西走向為主軸時具有相當強的開放性和融合性,為中國底定世界級大國地位創造著新的條件。對此,如果進行一下今昔對比,可能看得更清楚。毛澤東時期以南北走向為主軸的地緣政治,具有如下兩個特點:一是以陸權為主,地緣政治活動限於陸地範圍;二是地緣政治有著封閉或半封閉的明顯特徵,不僅經濟上自我封閉,實行所謂“自力更生、自給自足”,而且在政治安全方面採取防禦守勢戰略,時刻警惕來自北方或南方的外敵入侵,並且做好打仗準備。

  而中國的地緣政治在以東西走向為主軸時,表現出這樣鮮明的特點:一是海陸關係貫通,可以實現海陸統籌的戰略規劃,具備全方位戰略佈局的可能條件。二是時空關係的動態性和開放性很強,為推行新型外交的主動作為提供廣闊活動舞台和充分條件。“恰恰是地緣政治主軸向東西方向的轉變,中國所面臨的海陸關係和‘心臟—邊緣’關係全部集中起來,其對比性更加鮮明,且動態性和開放性相當強。……由於從南北主軸到東西主軸的變化意味著地緣政治發生了一種強有力的運動,與中國有關的全部地緣政治要素在啟動的情況下重新整合,因而這種雙重關係處於罕見的動態變化過程。不僅如此,它們還突破了原有的空間界限而展現出向不同方向開放延伸的特點。例如,沿著東西方向,海陸關係和‘心臟—邊緣’關係在地緣政治走勢上顯露出橫向的關聯性,並且都不再受限於彼此間地理界限。即使在東向的橫剖面上,海洋與‘邊緣地帶’的聯繫更緊密,既促使了海陸一體化的態勢,又使‘邊緣地帶’得以向海陸兩個方向伸張。這些情形意味著,在中國的東西兩向已經形成新的地緣政治結構,地緣政治時空具有了極強的可塑造性。因而,中國所面臨的是一種整體性的而不是局部性的變化,所進入的是一種動態性的而非靜態性的過程,所應對的是一種開放性的而不是封閉性的局面。其中的複雜性可能給中國帶來地緣政治上的新課題,但其中的機遇性又可能使中國擴大自己的戰略縱深”。⑫三是經濟導向突出。鄧小平時期,中國地緣政治的主軸已經發生從南北方向到東西方向的轉變,適應這種情勢的變化,中國主動實行對外開放,促進了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可以說,這是那個時期在地緣政治上所做的一項正確選擇,當然更準確地說是地緣經濟上的。習近平推出“一帶一路”倡議,其本身的著眼點首先是要推動經濟發展與轉型、擴大對外開放及帶動區域經濟合作;無論是“一帶”還是“一路”,都首先具有經濟涵義,合作範圍很清楚,限於經濟貿易而不涉及政治安全領域。特別是,中國將借推行“一帶一路”建設和實施自貿區戰略,實現新一輪的對外開放,這輪開放是全方位開放,是對發達國家也對發展中國家,對資本主義國家也對前社會主義國家,對海洋方向也對陸路方向的全方位開放。而且,與過去對外開放(80年代“引進來”、90年代“與國際接軌”)不同,新一輪開放主要是“走出去”,是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深度融合。所以,它比過去的對外開放還更突出經濟底色,從國際政治意義上講主要開展的是經濟外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