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辜勝阻:防範金融風險要切實破解企業融資困局

http://www.CRNTT.com   2015-09-07 07:11:57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武漢大學教授辜勝阻
  中評社北京9月7日電/中國正處於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時期,防範和化解金融領域的各項風險是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從近期看,金融領域的風險點主要集中在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產能過剩等領域形成的銀行信用風險和影子銀行風險及股市劇烈波動;從中長期看,要高度關注融資結構失衡、負債率過高等問題。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武漢大學教授辜勝阻文章表示,防範金融系統性風險要防止多重風險叠加和相互感染。當前金融風險表現出“點多面廣、相互影響”的特點。要關注五大金融風險點,一是房地產市場波動可能引發的金融風險。雖然當前一部分大城市的住宅價格開始回升,但中國房地產市場整體供大於求的情況仍舊持續,面臨去泡沫化與去庫存化的雙重挑戰。由於銀行體系存在大量房地產抵押貸款,一旦房地產市場出現持續下行,銀行將面臨很大的風險。

  二是產能過剩領域可能引發金融風險。正規銀行及影子銀行體系大量資金流向產能過剩領域,去產能化可能形成銀行不良貸款並影響經濟增長速度。據銀監會統計,2015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9825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399億元,不良貸款率1.39%,較上季末上升0.15個百分點。

  三是區域性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較為突出。當前地方政府“財根、地根、銀根”密切相連,金融風險與財政風險相互交織。在中國宏觀經濟面臨整體下行壓力之下,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而財政支出剛性較強,地方政府償債壓力進一步加大。2014年中國到期需償還的地方政府債務占債務總金額的21.89%,是償債壓力最重的一年。

  四是影子銀行金融風險逐漸積累。由於缺乏監管,影子銀行運作不規範、缺乏透明度等問題給金融體系平穩運行帶來巨大的潛在風險。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的一項研究指出,中國影子銀行規模已經超過了GDP的40%。房地產企業、產能過剩行業和部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轉向影子銀行體系融資,各領域風險向影子銀行體系集中,影子銀行風險不斷上升。

  五是流動性錯配的結構性風險。當前,中國金融運行的突出問題是流動性總量過剩而結構失衡。中國金融資源嚴重錯配,大量超額貨幣在金融體系內“空轉”,而量大面廣的實體型中小微企業得不到生存發展的必要資金。 “金融熱、實體冷”,實體經濟經營收入與其融資成本之間出現嚴重倒掛。民營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與國有企業、大型企業的債務風險並存。

  當前金融最大潛在風險是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過高,大量金融資源“脫實向虛”。在這些風險點中,要高度關注流動性錯配、實體經濟融資貴和融資難的結構性風險,這關係到實體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制約因素。由於流動性錯配,當前經濟金融運行面臨“錢多”和“錢緊、錢貴”並存的格局,資金面總體寬鬆,但與此同時,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融資貴和融資難,融資成本呈“多軌”局面。

  具體而言,一是企業從銀行貸款利率為6%左右,是歐美發達國家2—4倍,融資成本較高。二是小微企業從正規渠道獲得融資的成本高達15%左右,且可獲得性極低。三是大量實體型小微企業主要融資渠道為小額貸款和民間借貸,貸款利率在25%左右。四是部分企業為了“應急”,不得不轉向利率高達40%以上的短期過橋民間高利貸。五是產業鏈上游大企業拖欠下游小微企業賬款的 “三角債”使小微企業艱難的資金鏈“雪上加霜”。

  防範金融風險,要切實破解企業融資困局,鞏固實體經濟堅實基礎。為緩解實體型企業融資困境,振興實體經濟,一方面要調整中國金融結構,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另一方面要完善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減少金融機構與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調整金融結構,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

  文章提出,為降低中國銀行體系的信用風險,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要改變中國企業過度依賴銀行融資的金融結構。當前,中國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占比較大,直接融資發展尚不足。中國人民銀行統計顯示,2014年年末實體經濟人民幣貸款餘額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66.3%,企業債券餘額占比9.5%,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餘額占比僅為3.1%。一方面,由於中國金融結構不合理,房地產、產能過剩、地方政府債務等領域的信用風險在銀行體系積聚,加大了中國金融體系的整體風險。另一方面,在現有金融結構下,大量中小微企業的銀行貸款可獲得性低,實體經濟融資難問題突出。出於風險考量,銀行貸款對中小微企業的經營活動、財務狀況要求嚴格,貸款門檻高,眾多中小微企業難以達到銀行要求。

  因此,要調整中國金融結構,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繼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一要壯大主板和創業板市場,推進資本市場的市場化和法治化改革,加快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降低優質企業上市融資門檻。

  二要大力發展場外交易,進一步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市場擴容。要放寬新三板做市商准入,繼續壯大做市商隊伍,把當前做市商主體由證券公司擴容至基金子公司、證券投資咨詢機構以及私募基金等。伴隨新三板掛牌企業大幅增加,掛牌企業發展水平呈現較大差異化,實施分層管理愈發必要。要基於掛牌企業的規模、發展階段、風險特點,做出差異化的信息披露機制、股票交易方式、投資者適當性等制度安排,讓市場擴容與風險分層管理同步推進,提升新三板服務中小企業的效率。

  三要規範發展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建立不同資本市場間的互聯互通與轉板機制,讓資本市場惠及更多中小微企業。要明確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法律地位,借《證券法》修訂契機,將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納入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明確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定位,為特定區域內的小微企業提供股權融資、股權質押貸款、債權轉讓等服務。針對地方政府盲目重複建設和競爭性降低掛牌標準等問題,要從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對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交易制度、企業掛牌標準、信息披露、參與主體、自律管理等做出明確規定並制定統一的最低標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