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智庫雜誌:台灣民眾抗日曆史 不容篡改

http://www.CRNTT.com   2015-11-04 00:06:39  


 
  以上史實所反映出來的“七七事變”後台灣人民的各種反抗行動,實質上就是1946年林獻堂率“台灣光復致敬團”前往南京和西安時所言的本意,即“須知台胞在過去五十年中不斷向日本帝國主義鬥爭,壯烈犧牲,前赴後繼,所為何來?簡言之,為民族主義也。”資料還表明日本殖民統治者對台灣人民反抗行動的嚴苛鎮壓,有時就因一句牢騷的話語,就會被拘留長達29天。台灣人民的這些反抗,也許更是總督府後期強力推行皇民化政策的一個誘因。因為殖民統治者自己也在這份資料坦言:“通過北支事變所反映出來台灣人的皇民化程度,十分令人寒心。”⑭

  小結

  綜上所述,台灣抗日運動分為武裝抗日與非武裝抗日二個大的分類,它們貫穿於整個日本殖民統治台灣五十年間。武裝抗日行動大多發生於1895年-1915年之間,也就是在日本領台的前20年。這20年的武裝抗日運動,沒有任何的今天所謂的“台獨意識”。1915年以後,台灣抗日運動轉為維護台灣文化、爭取台灣自治的非武裝抗日形式,但這期間發生了原住民武裝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霧社事件。這個時期的“自治、獨立”意識,也與今天的“台獨意識”完全不同,它是脫日本殖民地的“自治、獨立”意識,其歸向點是回歸中國。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台灣各地反抗行動與反抗言論接連不斷,只是由於當時總督府極力的鎮壓,且秘而不宣,致使今天的史學研究者與一般民眾很少知悉,大量原始檔案證明,台灣同胞在“七七事變”爆發後,雖身處日本的殖民統治下,仍在台灣各地不斷掀起反抗日本侵略中國、預言日本必敗的反抗言論及行動。故台灣一些別有用心的學者篡改歷史,將台灣武裝抗日中的一些“因素”強與所謂的“台灣主體意識”聯繫起來的作法完全是無視歷史史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