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劉兆玄答中評問全文:縱論中華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15-11-04 00:06:18  


劉兆玄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 張嘉文攝)
 
  大陸的貧富差距爬升非常快,現在快跟美國一樣,反過來講,美國享受繁榮和資本主義帶來好的東西已發揮到淋漓盡致,才出現這現象,但大陸這麼短時間就攀升到差不多是很可怕的,很多好處都沒有。台灣也是一樣,民主發展已1、200年,很多好處沒享受到,壞處都來了,甚至很多奧步都領先全球,所以這些事大概是回答你第1個問題。

  問:因現在要談兩岸文化復興的問題,中間有60多年的隔閡,一般認為,台灣的中華文化發展較高,怎麼樣和大陸合作,重點在哪些部分,還是應各做各的?

  交流是一定要的,也不一定要以高低來看,因大陸有10年的文化浩劫,讓很多文化倒退,台灣情況是走不一樣的路,因台灣是一個遺民世界,都是一批批的人來,文化的介入也很複雜,有西洋、東洋、原住民、各種不同漢人族群,最近又有東南亞,但是依比例原則來講,還是以中華文化為主,那是毫無疑問的。

  但這中華文化和傳統的已不太一樣,除了融合的影響外,因為有相當長的時間,很多中華文化元素已內化,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不大容易說去忽略,這讓大陸從文化大革命後一直很多變動,直到改革開放後,這一代的人來看才會有不一樣的感覺,所以感覺台灣保存的東西比較多,其實多少不是重點,保存的東西是內化,和擺在博物館美術館的東西意義不一樣,變成活的文化,不可分的一部分,這一部分有很多地方可以去探討和交流,文化要交流才能增加了解,大陸現在這麼多開放和台灣互訪,效果已經看到,我現在和大陸人士談很多文化的問題,跟剛開始不太一樣,也有進展,自信心也增加。

  問:怎麼看兩岸文創合作?

  這些東西是互補的產業,舉例來說,前年我寫了本“王道劍”,將近90萬字的歷史武俠小說,很多人有興趣要延伸成其他形式文創,如拍連續劇,要拍連續劇就會變成兩岸合作的產品,譬如創作和資金從台灣出來,但專業的人才可能大陸比較多,市場比較大,很多歷史場景也在那,不搭配起來就不適一個高品質的產品,這就是互補。

  問:台灣有去中華文化的趨勢,有政治家在做,但台灣的中華文化基底,內化程度比大陸大,這樣狀況下,不論復興或融合,兩岸有那些可以做?

  我覺得可以做的事很多,如文創是一個有市場考慮的,在其他領域裡面,我為何會去參加此論壇,就是想去看,把理念讓更多人理解加以探討,中國是一個經濟上崛起的大國,但是要變成大國,必須在全球文明上有重大貢獻,不然只是個製造業大國,是消費品的賣場,要做這件事情,就要回歸到自己的文化領域和精髓,找到什麼東西能對全球有貢獻,那就回到我開始的問題。

  這件事情很明顯是很多事情可以做的,如自己文化的省思,和世界全球重要的思維結合等等,很多工作可以做。至於台灣,沒有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摧殘,又有其他文化融合的經驗,雖然台灣小,要發出很大的影響力需有很大的經濟在後支撐,但有些地方相對台灣是先行者,也是一個催化劑,我一直認為台灣要扮演催化劑角色,分量很小但影響很大,但催化劑就是要接觸,不接觸就沒有影響。

  問:台灣面臨的問題,復興中華文化和去中國化之間的問題在哪?

  這兩者本身就是矛盾,對台灣來講,要思考的是,去中華文化是很嚴重的,要去掉原來文化的核心,要用什麼去取代,也許可以說讓他去發展,就變成沒有方向性,很難預知如何,但以自由思想來看,文化會自己找到一條路,問題是,假如一開始是因為政治的原因要做的,就不符文化的本質,又用強加的方式的話,不就和文化大革命一樣,這是台灣應該思考的問題。

  舉例,我在南部某大學演講王道思想,講到中華文化時,有學生提問,為什麼我要說台灣是一個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可是為何不講是一個有中華特色的台灣文化,此問題一出台下很多人鼓掌,表示大家都有這樣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