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建強語中評:本土意識不應化作政爭手段

http://www.CRNTT.com   2016-03-25 00:13:30  


 
  中評社:你如何評價“分離勢力”和“恐怖傾向”的定性?

  陳建強: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自秦朝一統天下開始,中國就實行大一統的體制。即使是國族淪亡、朝代更迭,大一統的思想亦從未消失,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價值核心。以香港為例,自秦始皇收復百越,置南海郡,將今日香港的地界正式納入秦國的版圖開始,香港就在中國之內。就算英國當年強行侵奪,最終也是以租借地的形式與中國進行談判,並以香港回歸作終結。事實勝於雄辯,中國不會接受分離勢力,大一統永遠是國家的主基調。

  中國近代曾出現藏獨、疆獨、台獨,以致港獨的逆流,這些逆流獲得外國資助力撐,亦曾經一度風風火火,但結局呢?這股逆流還有市場嗎?香港由被割裂到重回歸,還會受這些言論蠱惑?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我們仍須對此保持高度警惕,避免淪為政客的籌碼。

  至於“恐怖傾向”,則明顯是針近期節節上升的抗爭手段。如果有人堅執要採取“發癲”的手法,那只能盼望他們能在最終碰壁之後回頭,避免要我們目送一程,合十祝禱。其實,目前所謂“分離勢力”和“恐怖傾向”,其特性都是非常簡單的,前者標明抗拒國家和民族認同,以中國的情況為例,就是身為中國人、流著中國血,卻甘願以不同的理由,擔任“反中走狗”,要將完整的國土崩析瓦解、四分五裂。大家願意接受嗎?

  要實現港獨,談何容易,香港憑甚麼?我完全看不懂。但是相關人士在“齋吹捧”之餘,可否提出一個確切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如果只是“離地式”的政治願景,任由港獨思潮蔓延,企圖將全港的福祉綁在火藥架之上,由此造成的震盪,“兩制”肯定會首當其衝,更會帶來難以估量的經濟災難,到時全港都會遭殃。

  中評社: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曾經指出,本土意識可推動香港變得更好。你如何對比這一論述中的“本土意識”和“本土”派的主張?

  陳建強:愛護本土,理所當然,但把吾土吾民的愛鄉情懷,化作族群撕裂的政爭手段,則屬天理不容。在中國,“本土”一詞早見於西漢的《尚書正義》,意指所生所長的地方。本土意識則如最新一期《港澳研究》的論文所言,是市民對鄉土的歸屬感,是社會得以傳承存續的基石;基本上就是源於血濃於水的純樸珍愛,絕對不等同反抗中央、割據山頭自立,甚至採取敵我拚搏的政治撕殺。

  前年的“佔中”,為社會撕裂和無政府化種下禍根,更把“本土”主義帶入歧途,將一己的“本土”情懷,凌駕於其它價值,例如民主、人權、平等、法治、制度及族群和諧等,形成典型的狹隘民粹主義,完全談不上是什麼“本土”主義。

  目前所謂的本土主義(localism),其實是源於上世紀中葉,資本主義在西方國家開始失效時所萌發的逆反思潮,其中強調本土文化、爭取本地優先,主張從社區的層面,重新構建民眾與政府之間在政經社會的新關係,並引伸為抗衡國家主義、全球一體化等主流意識型態的另類思路,但在國際間從未形成氣候,只屬個別人士的小眾圖騰,與強調體制和法治的西方民主和包容海納的中華文化大相徑庭,我們需要狗尾續貂嗎?

  破壞容易建設難,到目前為止,香港所謂的“本土”,除了不停否定現有觀念價值的標籤口號外,可曾提出正面的定義,提出什麼“本土”願景?“本土”優先可有什麼內容和路線圖?“本土”派運作多年,可曾帶來什麼實利?

  中評社:你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香港的本土意識是否有值得發揮的地方? 

  陳建強:我不願浪費時間進行“空對空”的groundless(無根據的——記者註)式對話。香港目前的所謂“本土”派,連什麼是本土、如何維護本土,以及維護本土有什麼用都未搞清楚,連入門的ABC都未有。一切都只是個別有心人的借題式發揮。對此,外界不應也無法理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