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社評:核峰會間談南海?中美“競合”依舊 | |
http://www.CRNTT.com 2016-04-02 00:21:14 |
因此,在設計了多種中國採取報復性行為的“情境”之後,美國各界的主流建議是,鑒於美國在南中國海進行的“自由航行行動”表面風光,但是並沒有在實質上阻止中國的島礁建設和軍事化行為的“教訓”,為了防止中國在仲裁案後進一步採取過激行為,從而對美國的安全利益、同盟信用、外交推進等等進一步構成巨大的挑戰,美國必須更加清晰地向中國表明立場,以增加對中國的威懾力。應該說,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沃克在3月30日公開表示如果中國宣布建立南海防空識別區美國將不承認,即是加大對華威懾的行動之一。 美國這種官、學、媒的高度“合作”無疑增加了南海問題的緊張氣氛,也增加中美雙方誤判的幾率。但是,威懾歸威懾,中美的競合關係決定了雙方需要更多的對話與自我克制,而最高領導層的會晤至少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緩和關係、穩定大局的作用。正如此次習奧首腦會議後,奧巴馬在總結雙方的合作與分歧時,還特意感謝了習近平主席維護中美關係表現出的建設性態度。 就在3月30日,《紐約時報》以敘事的形式報道了近期中美軍艦在南中國海相遇的詳情,其中一個細節令筆者印象深刻,兩艘載有魚雷和導彈的艦艇(美國巡洋艦切斯勞維爾號與中國護衛艦575號)在海上對峙著,它們相互交流著有關天氣的寒暄,而各自卻攜帶著導彈、魚雷和重型火炮。這個情景是否會使更多人意識到,雖然中美都無意因南海問題而發生直接的軍事衝突,但是如果南海地區軍事化繼續加劇,意外遭遇的不確定性必然會導致中美衝突發生的幾率上升。故而,正如一些清醒的學者所呼籲的,中美雙方在南海問題上都需要更多的自我克制,各退一步。從這個意義上講,在南海風雲變幻之際,雙方領導人能夠進行溝通與對話,闡明各自立場,應該說,是一個好的信號。 (本評論員張潔是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特約研究員)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