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朱岩:從供給側與需求側視角看香港青年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6-08-25 00:21:18  


首屆中評智庫青年論壇於8月20日在中評社香港總部舉辦(中評社圖片)
 
  從香港角度來看,她分析,目前香港的泛政治化氣氛不適合香港經濟重新出發,也不適合香港青年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隨著內地發展水準的提高,香港的原本採用“前店後廠”發展模式的根基已不存在。同時,香港的GDP占全中國的比例從八九十年代的25%,到回歸時占16%,再到目前低於3%,再加上全球經濟低迷,香港本來的航運業中心的地位也在下滑,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也受到了台灣和新加坡的挑戰。

  朱岩認為,雖然香港的比較優勢發生了變化,但香港和香港青年仍然擁有“一國兩制”和眾多內地不能取代的優勢。香港年輕人仍然可以從外部環境中發現一些機會。“一帶一路”正是在大時代和大格局下孕育出的宏大藍圖。香港是連接內地和海外的重要平台,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沿線國家項目的展開必將帶動香港的再次起航,鞏固其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的地位,並對香港有專業背景又精通兩文三語的青年人有大量需求。

  她總結了內外環境對香港年輕人的三點限制:第一,勞動力市場需求受制於經濟結構,這是最主要的問題,現在工業占香港GDP不到百分之一,而服務業中低端的消費型服務業雖然吸納就業人數較多,收入卻較低;高增值的生產型服務業需要的就業人數又比較少,這也就意味著部分香港年輕人沒有向上流動的空間,繼而對未來生活質素的提高感到悲觀。

  第二,香港勞動力市場處於半封閉狀態,人力資源流入和留出的成本較高、流動性相對較弱,香港青年在香港以外尋找工作機會的意願並不高。以和香港地理距離最接近的廣東三個自貿區中的前海為例,有意願主動了解前海人才政策的香港青年並不多。

  第三,香港的自費教育開設的課程與社會需求脫鈎,並沒有提高自費生的競爭力,畢業生反而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並沒有緩解香港社會“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的尷尬現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