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現場:譚志源談粵港澳大灣區優勢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8-05-28 00:10:08  


香港青年內地發展研討會暨大灣區研究發展基金啟動儀式(中評社 蘭忠偉攝)
 
  譚志源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另一項優勢是區域優勢。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有利於構建以大灣區為龍頭,以珠江—西江經濟帶為腹地,帶動中南、西南地區發展、輻射東南亞、南亞的重要經濟支撐帶,對於帶動全國改革發展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事實上,大灣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地。概括而言,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多重優勢,包括、政策優勢、先發優勢、“一國兩制”優勢、區域優勢。

  譚志源表示,從香港本身發展來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亦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大灣區擁有龐大地理空間和事業發展空間。能夠為香港提供市場、創業基地、生活空間、土地資源、工作機遇等。正如財政司司長在今年的“政府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大灣區發展對香港而言,重點有三個,包括“雙市場”,“創新科技產業”和“土地資源”。

  他亦坦言,粵港澳大灣區存在許多優勢和不少機遇,但也面對不少挑戰。要成功做好編制和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有兩方面須把握好,一是編制原則和重點;另一方面是規劃出台後的跟進工作機制。

  在編制原則方面,第一,規劃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規劃內容既要落實中央政府決策部署,也要符合特區本地法律制度和規則。

  第二,規劃必須充分體現和貫徹落實CEPA、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一帶一路”戰略、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國務院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有關要求、粵港合作協議、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珠江—西江經濟發展規劃、以及香港2030+ 等,並確保它們之間的銜接。

  第三,規劃須根據不同城市的比較優勢,明確各自發展定位,促進 協同發展,防止內部惡性競爭。具體於香港來說,就是落實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的要求,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進一步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和國 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進一步推動融資、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 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進一步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 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

  “就此點原則,其中一個現成例子,是如何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至互補的問題。”譚志源表示,隨著港珠澳大橋年內通車,廣深港高鐵年底開始運作,區域內的交通將更加便捷。但下一步須重點研究因應珠三角地區機場密集,空域緊張,應如何加強主要機場間協調,發揮機場羣最大效益,以及如何協調各港口之間的競爭等議題。

  規劃內容重點方面,譚志源期望會涵蓋多方面範疇,包括經貿合作,產業協同,科技創新,社會事業,生態環保,文化創意,人才交流,稅收安排等,主旨是推動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方向是進一步擴大內地市場對香港開放力度,促進內地與港澳建設高標準自由貿易區域,在“人流、貨流、資金流、信息流”方面有重大政策突破,進一步放開香港企業及人才到內地投資及創業就業限制,促進人員,貨物往來便利化,拓展港澳居民發展空間。此外,在建設大灣區優質生活圈的思路方面,要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協助內地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建設國際標準的職業教育和醫療衛生機構,共建健康灣區。大方向是逐步實現跨境工作及居住的港澳人士與內地居民享有同等生活待遇和基本公共服務。“就此點,我知道中央領導非常重視,並相信在不久將來會有所公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