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觀察:台北選戰 柯文哲仍穩操勝券?

http://www.CRNTT.com   2018-06-01 00:15:51  


作者認為,柯文哲贏得藍綠大多數選民認同應當是大概率事件。(中評社資料照)
  中評社北京6月1日電(作者 溫天鵬)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在民進黨宣布黨內自提人選後,目前已陷入一片混沌狀態,各界都在關心民進黨究竟會征召誰出來迎戰。綠營內部早已宣布參選的呂秀蓮、姚文智、蘇煥智三人中,呂秀蓮與姚文智在媒體面前頻頻放話卯足全勁希望能獲得提名,而蘇煥智由於是退黨參選,在民進黨確定在黨內征召後,已逐漸被邊緣化,但問題在於這三人中目前民調慘淡都無法與國民黨丁守中、現任市長柯文哲一戰,所以民進黨內對於征召何人一直猶豫不決,從選擇所謂強棒的政治人物出發,陳菊、賴清德則被頻頻點名,甚至有人建議可征召老將謝長廷或者游錫堃出來迎戰。傳民進黨內有人力拱形象清新的“文化部部長”鄭麗君投入選舉,但目前似乎鄭本人沒有意願,可以想到民進黨內已經陷入一片焦慮之中。雖然台灣《聯合報》最新民調顯示,下任台北市長若由台北市長柯文哲、國民黨丁守中對決,41%的民眾傾向支持丁守中,39%支持柯文哲,丁守中小勝柯文哲3個百分點,但本人預估不管民進黨推出何人參選,當前仍是柯文哲擁有巨大優勢,柯文哲贏得連任仍然穩操勝券。

  首先,從台北市藍綠基本盤結構分析。歷年來的藍綠陣營對決中,台北市的基本盤格局一直都維持在藍六、綠四。由於台北市是台灣地區外省人比例最高的縣市,故外省人族群在台北市的影響力也較台灣其他縣市大,也因為外省聚落較多、公教人員的比率高,國民黨的經營也較深。所以,從1994年台北市開放民選以來,國民黨歷經馬英九、郝龍斌長達16年執政,而民進黨陳水扁唯一的四年執政還是由於藍營出現分裂。但在2014年選舉中無黨籍柯文哲與國民黨連勝文對決,柯文哲不但接收泛綠鐵票及可能投綠的游離票,還顛覆台北市以往的藍綠版圖,在十二個行政區全數取得領先。出現這樣的結果,當然因素有很多,但傳統的藍綠結構版圖是否已經出現變化?如果依然用一到選舉最後時刻,藍綠支持者就會歸隊、無黨籍候選人會被聯合夾殺的傳統思維去分析選情,那麼很有可能會被現實打臉。對於這種結果可從選民的政治偏好去分析。

  其次,台北市選民政治取向偏好分析。台北市作為台灣政治、經濟的繁榮都市中心,選民的政治素養普遍偏高,政治意識自主性相對較強,傳統選戰老將在其他地區贏得選舉在台北未必會被台北民眾買賬,對於候選人的政治形象、政績宣傳、未來規劃等等選戰要素應當是相對要求較為嚴苛,所以台北市的所謂中間選民比例相對較高。從歷次選舉看,這些要素都在選舉中發揮重要作用。比如1994年在競爭期間,陳水扁所提出的“走出悲情,迎向希望”以及把台北市建為“快樂的市民、希望的城市”等文宣,得到許多中間選民的認同。所以,陳水扁能夠當選可不是簡單的因為泛藍分裂所致。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中,執政四年、市民滿意度高達八成的陳水扁尋求連任,國民黨提名政治形象清新的馬英九參選,最終馬英九擊敗陳水扁當選。馬英九當選與藍營新黨候選人實現整合成功、陳水扁於市長任內所推動的政經革新過於強勢引起反彈有關,但在個人政治形象上層面馬英九還是擁有優勢,所以說台北市民的政治取向偏好常常是捉摸不透的,單純依據所謂政績好壞就判斷則顯得尤為不足。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