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專論:特習會到特金會 台灣轉不轉向? | |
http://www.CRNTT.com 2019-07-01 00:24:18 |
大阪這場“習特會”特別值得台灣注意的是,習、特兩位領導人會晤時,特朗普表示,他重視中方在台灣議題上的關切,美方將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特朗普事後的公開記者會沒有提到台灣問題與香港《逃犯條例》事件。前者顯示,儘管美國聯邦眾議院5月通過“2019年台灣保證法”主張台美軍售應常態化;參議院日前通過“2020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持續支持對台軍售,並建議美國軍艦應定期通過台灣海峽,美國仍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一個中國”政策基礎。後者,特朗普則展現與中國和解誠意,尊重中國主權,不願因干預中國內政導致即將恢復的貿易談判再生枝節。 民進黨政府過去這陣子對美中貿易戰見獵心喜,所有政策與選舉作為全力押寶美中交惡、華府將助台抗中;綠營高層應是沒有料想到情勢會急轉直下,華府與北京又重回談判桌。台灣若干綠營人士解讀特朗普未在公開記者會提“一個中國”政策對台灣是好的,應是恰恰相反。特朗普不願公開就台灣、香港事件表態,無異是對台港兩地的反中運動潑了一大盆冷水。當然,特朗普在“特習會”的表態,不代表美國就不會插手台港事件,但至少“美國牌”質變了。 對於G20峰會的美中領導人會晤,美國《紐約時報》分析,特習會的協議並未傳遞出取得重大突破的訊號,只是讓雙方暫時停火,且再有機會去達成一個長久的貿易協議。美國若干觀察家也有類似看法。但更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何以要妥協?而且是這個時候妥協? 美國2020大選民主黨第一場初選辯論剛落幕,吹響了大選號角,競逐提名的民主黨人高達20位之多。特朗普在民主黨與自家共和黨內都有強勁對手,縱使“中國威脅論”不時被兩黨提及,甚至被認為是兩黨共識;但當經濟與政治在選舉碰撞時,政治未必會絕對領先。特朗普提高中國進口產品關稅、限制美科技產品出貨華為,都讓美國企業受創很深,還包括也受波及的農民,特朗普抵制中國的政策受害者鋪天蓋地。然而企業是大選的金主,農民是特朗普的基本盤,當美國大選開打之後,事實證明特朗普很快就頂不住了。 民進黨政府先前研判美國與大陸的貿易戰會一直打下去,過度一廂情願。不過蔡英文也的確因為拉美國做靠山,強力抗中,推升了民調,打敗黨內對手賴清德贏得初選。甚至蔡最近在多項民調中都遙遙領先藍白對手,國民黨的高雄市長韓國瑜、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無黨籍台北市長柯文哲都落後蔡英文。 但接下來,美國轉向了,蔡政府的麻煩也來了。之前不斷有人提醒,蔡政府要做美國的棋子,棋子被拋棄時就成了“棄子”,這危機現在來了。此一發展影響所及絕非蔡英文7月出訪加勒比海“三聖”過境美國能不能拿到“準訪問”規格這麼單純而已;也不止是蔡政府先前推了一堆政策等待大陸台商回流,如今可能無法如願這麼簡單。 民進黨現在最大的戰略轉折是,蔡英文是否還要以所謂的“抗中保台”做為2020大選主軸? 日本大阪G20前後,亞洲情勢丕變,6月29日“特習會”化解美中貿易戰,雙方將重回談判桌;更震撼的是6月30日“特金會”,特朗普跨過朝鮮半島38度線,踏上朝鮮土地與金正恩見面,成為第一位踏上朝鮮領土的美國現任總統。從“特習會”到“特金會”,新一輪的和解登場,從美國大選角度來看這些變化並不會太意外。從“特金會”也可以找到美中貿易戰停火的脈絡。這證明美中既競爭又合作,最後還是要走上互利互惠的路。 不再抗中後,進入大選年的特朗普勢必會節制對“台灣牌”的運用,蔡英文如果還持續激化兩岸關係,將步上陳水扁執政末期被華府當做“麻煩製造者”的後塵,讓台灣落入美中共管的局面。新的美中形勢,將影響台灣2020大選,之前跟進蔡政府抗中的國民黨如今也落入要不要調整的尷尬局面,主張兩岸穩定交流的柯文哲路線證明是較理性的,接下來綠藍白的賽局怎麼走?值得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