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夫:台灣省立編譯館二三事 | |
http://www.CRNTT.com 2021-01-14 00:06:23 |
1946年6月,台灣省立編譯館正式開張。“館中同人”包括從大陸和在台灣招聘的學者許壽裳、李何林、李霽野等和賴子清等。據我所知,由於“額隘” 即名額有限,1946年北京大學畢業的薛綏之、廈門大學畢業的陳賢祿都曾申請到館工作而被“婉謝”。薛綏之隨即出任《世界日報》駐台記者,並在台灣多個學校兼課,晚年是山東大學教授;陳賢祿則攜妻女到了高雄岡山中學,陳賢祿夫婦當年是、後來也是名師。 1947年4月24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奉令改制為台灣省政府;同年5月I6日,台灣省政府第一次政務會議議決撤銷台灣省立編譯館。許壽裳在6月25的日記裡寫道:“來台整整一年矣,籌備館事,初以房屋狹窄,交通阻滯,邀者遲遲始到,工作難以展開。今年一月始得各項開始,而即有二二八之難,停頓一月,而5月16日即受省務會議議決裁撤,如此匆遽,莫解其由,使我表見未遑,曷勝悲憤!館中工作專案移交者近三十件,現款專案移交者百五十餘萬。知我罪我,一切聽之”。許壽裳後來改任台灣大學教授,又不幸於1948年1月18日遇害逝世於台北寓所。 1947年台灣二•二八事件發生後,有台灣省立編譯館同人程仰秋“歸途中被擊數拳” ,又有“館中編審張常惺、劉世模二人被警備司令部拘去”(後經許壽裳保釋);當“館中同人”李何林上街聽演講,“聽不懂但覺得很熱鬧”,當場有台胞勸他離開以免不測;當“館中同人困守一夜不敢出”,又有館中干事、台胞賴子清“送來便當” 。 (作者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