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敵化建構下 兩岸無和平

http://www.CRNTT.com   2022-03-25 00:02:36  


建構不良,必有危機。
  中評社香港3月25日電/閩南師大閩南文化研究院教授安拴虎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2月號發表專文《兩岸博弈與“大陸形象”敵化建構--建構主義的視角》,作者認為:依據建構主義行為主體和結構相互建構的邏輯,國家間的無政府文化是行為主體之間實踐互動的結果。假若國家通過活動和交流建構的共有理念是互不承認生存權的敵人,相互之間的國家形象(共有的理念)就會都是敵人形象,也就是霍布斯文化;同樣的如果國家建構的共有理念是國家既可以自治、彼此競爭,又不能被消滅,相互之間的國家形象就是對手的形象,也就是洛克文化;如果國家建構的共有理念是國家既有主權,又彼此友好,即相互之間的國家形象就是朋友的形象,也就是康德文化。建構主義理論為我們分析兩岸關係以及大陸形象提供了一種方法,儘管兩岸關係完全不能等同於國際關係,但是溫特建構主義理論為我們解構兩岸關係頗具啟發。從兩岸官方互動的層面來理解,也就是說我們把中國大陸與台灣看作“行為主體”,兩岸之間的互動形成了一種結構(兩岸關係)。兩岸關係的變化,反過來會促使行為主體在互動過程中重新定義或建構自己的身份和利益(理念),並進而影響作為整體的“台灣人”對中國大陸的認知與評價。就“敵化”建構而言,七十年來,兩岸基本維持了一個“敵對政治框架”和激烈博弈,無論是之前的“正統”之爭,還是後來的“統獨”之爭,兩岸雙方共構了“敵人形象”。文章內容如下:

  在台灣,“大陸形象”基本上循著兩個面向進行建構,一個面向是“敵化”,一個面向是“醜化”。就“敵化”建構而言,七十年來,兩岸基本維持了一個“敵對政治框架”和激烈博弈,無論是之前的“正統”之爭,還是後來的“統獨”之爭,兩岸雙方共構了“敵人形象”。本文試從建構主義國際關係理論的角度就此問題進行探析,拋磚引玉,以期方家指正。

  一、建構主義與國家形象的塑造

  華爾茲在《國際政治理論》一書中開始把體系結構作為國際政治的唯一分析層次,把國際體系的無政府性作為國際關係的最根本秩序原則。其他理性主義(如新現實主義和新自由主義)國際關係學者在這個問題上與華爾茲觀點是一致的。阿爾特和傑維斯認為“無政府性是國際關係的根本事實”;奧伊指出:“國家處於永久的無政府狀態之中,因為沒有中央權威機構可以限制對主權利益的追求。”〔1〕基歐漢的《霸權之後》以無政府性為起點研究國際制度。他把無政府性視為“表述了國際政治的特徵”的基本體系要素。〔2〕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