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美國與華對抗的戰略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22-09-05 00:08:40  


 
  從《開羅宣言》到《中美上海公報》,再到《中美建交公報》這一文件鏈系統說明美國對華政策的演進過程,這是相互連接缺一不可的文件鏈。反映了二戰後台灣交還給中國政府管轄的事實,解決了台灣的歸屬問題;也反映了1949年中國國內戰爭引起的政權更迭,經過近30年美國政府終於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為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的立場。

  即使是“台灣問題”已經有了這樣明確的政策邏輯鏈的發展,美國政府還在為“台灣問題”尋找政策空間。1979年4月,美國政府不顧對中國政府的政治承諾,在廢除《美蔣共同防禦條約》的同時,又通過了《台灣關係法》,為向台灣提供自我防衛武器提供了法理依據。這一法律的成立又給美國政府提供了干預中國內政的法理環境。美國政府在對華政策上採取兩面策略,一邊在強調接受“一個中國”的政策,通過接觸政策同中國大陸繼續交往,另一方面則不斷向台灣供應軍事武器,間接阻礙和破壞了中國大陸所推動的兩岸和平統一的努力。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國際環境和台灣島內的政治環境都發生很大變化。原來看似強大的蘇聯瞬間瓦解,冷戰對峙的時代結束。在台灣,兩蔣時代結束,李登輝上台掌權,由於他積極推動“台獨分裂”的政策方針,兩岸對立和對抗則明顯加劇。2000年民進黨領導人陳水扁繼承了李登輝的“台獨”衣鉢,鼓吹“一邊一國”被國際社會稱呼為“麻煩製造者”。2016年5月蔡英文再次作為民進黨領導人掌權,不斷以“漸進台獨”的方式挑釁中國大陸的政策底線,加劇了兩岸的緊張局勢。

  2021年1月拜登政府上台之後,中美關係何去何從,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一年多的外交過程顯示拜登政府並沒有擺脫特朗普時期對中國快速崛起的焦慮感。今年5月26日布林肯國務卿發表的對華政策演講,表明了美國將會把中國看作是長期挑戰,把中國看作是美國的長期競爭對手。在他的講話中還顯示,美國並沒有放棄“一個中國”政策為基礎的對華政策,也表明美國不支持“台獨”的立場。中國並不迴避挑戰,中國也不會害怕競爭。但是涉及到“台灣問題”,出現損害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中國也不會退讓。

  今天中美關係的緊張和對峙同美國國內狹隘的焦慮心態有密切的關聯。美國不願接受世界第一的地位會旁落,它更擔心由此而來的世界霸權也會隨之旁落。修昔底德陷阱的發展邏輯一直籠罩在美國政治精英的心中,成為揮之不去的陰影。取代美國的世界霸權不會也不是中國對外戰略的目標和方向,中國並不尋求勢力範圍和霸權秩序,也反對其他國家建立損害中國利益的霸權秩序。中國一直是以積極的態度尋求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進行合作,建立平等交往互利合作的前景,有助於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繁榮和穩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