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李義虎論九二共識的功能

http://www.CRNTT.com   2022-11-12 00:02:40  


 
  一、“九二共識”:大本大源和歷史經緯

  首先要講清楚“九二共識”的大本大源,包括講清楚台灣問題的歷史由來和來龍去脈,講清楚兩岸關係的性質定位和演變特徵,講清楚“九二共識”達成時的原狀,講清楚“九二共識”的原意,也就是本來的意思。任何解釋都要符合歷史事實和真相,不能糊里糊塗地依從假象,不能任由某些人對歷史事實選擇性地進行裁剪,更不能任由有別的企圖心的人歪曲否定。30年以來,兩岸關係經過了複雜演變,台灣政治生態和社會結構也已經變得複雜,島內有些人在解讀“九二共識”時把原意弄扭曲了,對“九二共識”已經不是按照本意和本相去認識了;而島內年輕一代經過民進黨認知戰的洗腦過濾,基本上認為它並不存在或衹是大陸單方面的說法。所以,我們要回歸大本大源,即:1992年,大陸海協會和台灣海基會經受權通過10月香港會談及其後一系列函電往來,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後來被概括為“九二共識”。從詞義學來講,“九二共識”作為一個簡約概念和專有名詞是由台灣方面有關人士先提出來的,2005年後它成為大陸方面對台政策的一個基本用語,當然,它也是國民黨大陸政策的一個基本用語。“九二共識”的基本作用和主要功能是兩岸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1992年及其之後的一段時間它是兩岸事務性談判的共同基礎,因為衹有這樣才能談下去;後來則進一步發展、擴大成為整個兩岸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九二共識”本身清晰地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和定位,即這是國內關係,是一國的內部事務,它可以是一種國內的特殊關係,但絕不是國際關係或中外關係。“九二共識”是雙方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本立場的共同表達,它的達成是雙方平等協商的結果,是“求同存異”的智慧產物。“九二共識”不僅是我們與國民黨政治互動的基礎,也是我們同島內其他政治勢力建立互信、進而進行互動往來的基礎。我曾在《中國評論》上發表過題為“九二共識,一中原表”的文章,①提出對“九二共識”的最好認知與解釋就是“一中原表”,即“一個中國,原版表述”,提到原汁原味、完整的“九二共識”是“兩點論加戰略模糊”,“兩點論”和“戰略模糊”缺一不可。“兩點論”的第一點就是堅持“一中”基本立場,第二點就是共同追求統一。當時海基會版本和海協會版本的原文都寫了這兩點,是雙方所共同表達的,確實是有“共識”的,絕不是大陸單方面強加於台灣的,亦非大陸方面現在特意拿出來說事。

  而且,“努力追求國家統一”甚至也是台灣海基會的版本先提出的,表明當時國民黨當局還是堅持謀求國家統一的立場的,而且這是與上世紀90年代初頒布的“國統綱領”的精神相一致的。但“一中原則”和追求統一這“兩點論”雖是“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和主要內容,卻也不能忽視“戰略模糊”的存在,不能忽視它所具有的重要功能。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或“政治涵義”,②海協會提出“不涉及”,海基會則提出“認知各有不同”,也就是雙方對彼此暫時說不清楚、要說清楚就產生爭執的問題先擱置起來,建立某種“模糊地帶”,表現了求同存異的精神和誠意合作的態度,體現出了當時雙方的政治智慧和談判格局。現在的問題是,有些人在“兩點論”中衹強調“一點”,甚至有人衹說“體現一中原則”,不說“追求統一”,還有的人否定“戰略模糊”,衹提“兩點論”。這些觀點都是不甚全面的,也是不正確的,因為它不符合達成“九二共識”時的真實情況和完整原義。“兩點論”是“九二共識”的兩個基本點,是關於雙方政策立場的基本內容。而由於兩岸關係所具有的特殊性和複雜性,確立“戰略模糊”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須的;保留“戰略模糊”的空間恰恰可以發揮一種獨特的促談與溝通功能,事實上,它在兩岸協商談判中確實發揮了特有的粘合作用,在兩岸關係整體發展中也具有獨到的促進功能。所以,我提出用“一中原表”取代各種紛繁複雜的說法,就是把海協會、海基會兩個版本的原話都一概擺放出來,取由簡而繁而棄由繁而簡的路徑(而非相反,原來便是相反的路徑),為的是一清二楚,不出枝杈,不生歧義,誰也否定不了,誰也歪曲不了。正因為如此,“一中原表”具有多方面的功用:既使“兩點論”明白凸顯,又讓“戰略模糊”自然歸位而彰顯其本義;同時,它還超越了(絕非認可)“一中各表”,也覆蓋了(或收容了)“九二歷史事實”及其類似說法。總之,“九二共識”的全部含義是“堅持一個中國“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這兩點加“戰略模糊”,兩點既非一點,也不排斥“戰略模糊”;但也不能藉“戰略模糊”否定和扭曲“九二共識”。衹要兼顧到這兩個方面,我們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就會獲取智慧和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