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羅智強:盼兩岸回可溝通狀態 百萬陸客達標 | |
http://www.CRNTT.com 2023-02-08 00:18:46 |
羅智強,1970年生,出生於花蓮縣、3歲搬到基隆成長,大陳義胞後代,政治大學法律系碩士,曾任台北市議員、國民黨副秘書長、“總統府”副秘書長、“總統府”發言人、中原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副教授、節目主持人、專欄作家等,問政發言犀利,有“藍營戰神”美稱。 羅智強表示,民主進步黨2022選舉大敗後,有意識到兩岸採取對立升高的緊張態勢並不利選舉,民進黨是選舉動物,因此會階段性、策略性調整,不過民進黨還是像“黃鼠狼”一樣,看到“抗中保台”4個字時仍會原形畢露,且首尾分離,上頭管不住下面的網軍側翼,仍會反射性走激化路線,腦袋想轉彎、身體卻轉不動,因已被綠媒等綁架。 羅智強說,恢復陸客來台、和緩兩岸關係不是單方面希望就好,民進黨目前已和大陸的互信消磨到剩多少?要修復仍有複雜性,想要回到“可溝通狀態”也有點距離,期盼民進黨落實目標,將兩岸橋樑加把勁搭好。對於小三通遲未開放台商中轉,羅說,還是那句,民進黨的腦袋使不動身體,仍是慢半拍,對於兩岸的政策態度調整幅度與速度還有待觀察。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因大陸氣球進入美國領空而延後訪北京,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也不確定訪台。羅智強說,中美兩大國的角力,給台灣有很大啟發,競爭態勢明顯,兩大國本質上的信任基礎還是有其脆弱性,中美兩強要競爭、也要合作,但目前競爭大於合作,“鬥,但不打破”,這個趨勢還未變。 羅智強說,中美仍需互動,若角力地太激烈,會讓彼此都有壓力並受傷,中美要尋求重新建構的溝通橋梁,但變數還很多,會因個別事件被影響,兩強長期來看,要保持溝通才是好事,那台灣也更應與大陸保持可交往的狀態,美國是台灣需要的盟友,但美國也是有可能改變國策,因此國民黨馬英九執政時期的“親美和陸”仍是可實踐、可推動,給民進黨做參考的重要指標。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