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台灣社會群體結構演變與特殊群體

http://www.CRNTT.com   2023-05-07 00:21:25  


 
  四大族群的政治理念與對藍綠的支持有所差別,一直處於變化之中。閩南人是所謂本土人,支持綠營的比較多,但因人口占絕對優勢,也是藍營主要支持力量。外省人被認為多數支持藍營,但二代、三代外省籍民眾支持綠營的比重持續增加。客家人多數傾向支持藍營,支持綠營者相對較少,但呈現上升態勢,這可從客家人集中縣市以藍營執政為主及藍綠得票數日益接近得到充分反映。原住民更傾向支持藍營,但原住民精英群體更傾向支持綠營。

  二、本省人與外省人

  從省籍分,台灣人口結構可分為本省人與外省人。本省人主要是指1949年之前到台灣發展、定居的大陸同胞及其後代,實際上也是外省人;外省人則是指1949年以後移居台灣的大陸同胞及其子女(後代)。因此,本省人與外省人衹是來台時間先後不同,但在特殊的台灣政治結構下被分成外省人與本省人。本省人當然是台灣社會的主體,占了人口的絕大多數。在本省人中,主要是閩粵人及其後代,客家人比例較低。依據1990年最後一次仍區分大陸籍貫的台灣人口普查資料,1990年,外省人口為270萬人,占當時總人口的13%。

  今日台灣有本省人與外省人之分,揭示了一個重要的歷史事實,即台灣自近代以來在中國歷史上就是中國的一個省——台灣省。本省人就是指台灣省人。在沒有統一台灣之前,在沒有實現“一國兩制”之前,在沒有進行台灣省行政區劃之前,我們卻逐漸不再講台灣省,而用台灣或台灣地區或中國台灣或中國台灣地區代之,雖是政治現實需要,但並不科學與合理。我們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參與編寫中國省市地理叢書時就用《台灣省地理》,而不是《台灣地理》或《台灣地區地理》。

  在台灣藍綠政治語境下,本省人被認為是本土人,是真正的台灣人,號稱“正港台灣人”,外省人則不被認為是“正港台灣人”。這是特殊政治環境下出現的政治身份認同差異。

  三、外省老兵與不同的特殊外省人群體

  一般意義上台灣的外省人主要是指1949年前後隨國民黨撤退台灣的軍政人員及其後代。當時隨國民黨政府到台灣的外省人有多少?說法不一,有的講135萬人,有的講200萬人,統計顯示為60多萬人。外省人成為台灣社會一個“小中國”縮影,包括了江蘇人、浙江人、山西人、陝西人、河南人、山東人等大陸各省市的人,因此台灣有了不同省市的風俗與飲食生活習慣。

  1949年前後跟隨蔣氏父子到台灣的一批軍人尤其是普通士兵,後來成為所謂的“外省老兵”,大多住在眷村,形成一個特殊社會群體,更是戰後兩岸離合發展的歷史見證,也是一曲歷史悲歌。這些老兵衹有少部分成家,大多一生未婚,孑然一身,生活凄苦。開放探親之後,不少老兵回家探親,但定居者甚少,多數回到台灣,終老台灣,埋骨台灣。這群人是今日島內“反獨”與支持統一的中堅力量。然而,70多年後的今天,他們逐漸老去,人數越來越少,一個特殊歷史背景下出現的一個特殊社會群體即將消失在兩岸歷史進程之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