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 |
中評智庫:民進黨建構固獨法律體系後果嚴重 | |
http://www.CRNTT.com 2023-10-09 00:02:55 |
(二)通過具體法律的修訂進一步強化“台灣‘國家’地位”與“大陸外國化”,成為變相的“法理台獨”。學界常講台灣分裂勢力圖謀推動“法理台獨”,確實存在巨大的政治風險與戰爭風險,但民進黨當局不再宣導建立“台灣共和國”這種冒進“法理台獨”,而是推動“‘中華民國’台灣化”與“台灣‘國家’化”的“法律台獨”。就是民進黨當局在具體法律修訂過程中,不斷強化“台灣‘國家’地位”與兩岸“兩國論”,即將台灣視為“主權國家”、大陸視為“敵國”或“外國”。諸多法律修改或制定新法規多以“國家”、“全國”與“我國”為名,如“國家安全法”、“國家機密保護法”與“全國安全防護工作作業要點”等,已明顯有“去中華民國”與建構“台灣國”之意。其中“‘國家’機密保護法”還明確將大陸視為“敵國”。“反滲透法”則將“境外敵對勢力”限定為與台灣“交戰或武力對峙之國家、政治實體或團體”,“主張採取非和平手段危害‘我國’‘主權’之國家、政治實體或團體”,就是明顯的“兩國論”。台灣有關人士參與大陸黨政軍等舉行的所謂政治性慶典活動等不得損害“國家”尊嚴等,也是明確將台灣確立為“國家”。民進黨當局還試圖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建議取消前言中的“國家統一”設定,達到“去統”之目標,都是“台灣‘國家’化”法律建構行動。可以說民進黨當局的一系列法律修訂已在某種程度上完成了“台灣國家化”的法律建構。 (三)對兩岸交流往來造成“寒蟬效應”,嚴重影響兩岸往來交流,不利兩岸融合發展。民進黨當局制定的諸多“抗統、阻融、固獨”法律法規,最廣泛的還是對兩岸往來交流合作的管制與規範,加大法律恐嚇與威懾,阻礙、阻撓兩岸交流交往與兩岸融合發展。尤其是“反滲透法”、“國安法”與“刑法”等修訂,會對兩岸民眾的交流交往特別是台胞台企造成心理與政治恐懼,嚴重影響兩岸民間交流往來與經濟科技合作。繁雜眾多的法律及條文,大大增加了兩岸民眾尤其是台灣民眾的兩岸交流往來的法律風險,嚴重影響台灣民眾兩岸交流的積極性,嚴重影響兩岸融合發展。如受上述法律規範管制以及寒蟬效應影響,不少台灣學者對大陸參訪交流提心吊膽,擔心觸法,影響工作事業,紛紛推辭不便前來。另外,修訂“‘國家’機密保護法”旨在阻止兩岸高層互動接觸。這一法律修訂後,馬英九卸任後到大陸參訪行程就被延後了整整六年多,直到2023年初才得以實現。 除法律之外,民進黨當局還通過種種行政規定與手段對兩岸交流往來進行干涉、限制與管控。如教育部門對兩岸高校交流設置許多技術性障礙,特別是對馬英九邀請大陸高校學生赴台交流也在種種借口之下不予放行。儘管新冠疫情後,兩岸民間交流逐步恢復,但在民進黨當局的法律政策與政治阻撓下,仍受到很大制約。可以說,這些法律法規的實施,嚴重影響兩岸交流往來,阻礙兩岸融合發展。 (四)嚴重影響兩岸經濟科技交流合作,不利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兩岸經濟科技交流合作本是一件互惠互利雙贏的好事情,對兩岸經濟發展有利,對改善民生有利。但民進黨當局在“台獨”思維下,負面與消極認知兩岸經濟科技交流合作,不斷採取新的限制與管制政策,而且在法律上加大防範、規範與管制,甚至不惜以“經濟間諜罪”對所謂違規陸資陸企或對台企轉移技術或兩岸技術合作行為處罰,同時規範“政府採購”以限制採購大陸科技產品,對台高科技產品出口大陸加大管制。民進黨當局除依相關法律規定等對大陸在台企業嚴格管制、限制之外,還進行大規模法律偵察與搜索行動,無端指控大陸企業違法違規。同時制定“反滲透法”,名義是要阻撓大陸對台經濟滲透,實質是要阻撓大陸經濟力進入台灣,阻撓兩岸經濟合作。在民進黨當局對兩岸經濟科技的管控與打壓下,在美對華貿易戰、科技戰不斷升級以及民進黨當局配合美對華“脫鈎斷鏈”等背景下,加上新冠疫情的影響,近年來兩岸經濟科技交流合作受到很大影響。依商務部統計,大陸實際利用台資顯著減少,2020年為10億美元,2021年與2022年衹有9.4億美元與6.6億美元(依國台辦公佈到2022年大陸實際利用台資纍計總額720億美元計算所得)。依台經濟主管部門統計,蔡英文執政以來台當局審核台對大陸投資衹有2020年增長,其餘6年下降,2022年衹有50.5億美元,較高峰期下降三分之二,佔台商境外投資比率降到33.6%。同時大陸對台投資不僅規模小,而且持續下降,2022年不足4千萬美元。可以說,在台當局法律政策管制與其他因素的影響下,兩岸經濟科技合作受到很大影響,嚴重阻礙兩岸經濟融合。 《台灣日據時期殖民教育與台當局“台獨”史觀之關係研究》(18YJAGAT002)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