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恐怖主義研究的認識誤區

http://www.CRNTT.com   2008-12-04 08:51:53  


  中評社北京12月4日訊/中國青年報刊載文章說,孟買“11.26”恐怖襲擊發生以後,國內傳媒在第一時間作了大量報道、分析和評論。不少人將這次駭人聽聞的恐怖事件的原因歸結為三條:一、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宗教混雜的社會,從歷史上到今天,宗教、民族衝突就一直不斷;二、近年來印度社會兩極分化日趨嚴重,與宗教、種族等因素交織在一起,並與最新的國際因素相結合,為恐怖主義提供了溫床;三、面對日益嚴峻的形勢,印度反恐體系建設滯後,對恐怖主義打擊不力。

  照此分析,“多民族和多宗教混雜”是不可改變的現狀,而反恐體系建設取決於綜合國力,實際上當下唯一可能有所作為的,就是貧富差距的改變。即使不能說貧富差距拉大是恐怖主義的根源,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要緩解乃至根除恐怖主義,從根本上只能靠調和貧富差距、推進經濟平等來實現。而主要針對西方國家的國際恐怖主義,則是由“不公正的世界秩序”引發的。

  我認為,這正是關於當代恐怖主義認識的一個重大誤區。它以抽象的“主義”替代具體的“問題”,促使一些有關恐怖主義的研究建立在非常不可靠的前提之上,有意無意地將“恐怖襲擊”與“武裝叛亂”這兩個具有本質區別的概念混為一談。

  衆所周知,“叛亂”或“革命”與恐怖襲擊一樣,會造成大量的人員——包括武裝人員和普通平民——傷亡,但不同之處在於:“叛亂”並不以殺人為目的,高目標的叛亂是為了推翻現有政權,建立一個新的社會秩序;低目標的叛亂是為了在一個政權之內,建立一塊不服從該政權統治的“領地”,也就是俗稱的“占山為王”。因此,為了服務於上述目標,叛亂者通常不僅不會濫殺無辜,還會有意識地維護和整飭自己“領地”內的社會秩序,向叛亂尚未到達的其他地方顯示自己的優越性。當叛亂局面失控時,通常會發生大規模的燒殺、奸淫、擄掠行為,但這是為了獲取實際的“利益”,並不是為施暴而施暴。

  恐怖襲擊則正相反,其自身並沒有任何建設性的政治訴求,也不謀求任何現實利益;它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造成人員傷亡,或者更準確地說,通過一切可能的恐怖手段,來破壞現存社會秩序。因此,叛亂的本質是反政府,而恐怖襲擊則是反社會和反人類;叛亂者與遵紀守法的公民同屬理性人,而恐怖分子則是完全非理性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