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全球視野看兩岸和平

http://www.CRNTT.com   2009-01-08 16:36:54  


 
           真經在於“不同而合”

  海峽兩岸也有風雲突變的時候,甚至有劍拔弩張的緊張時刻,但中國文化中的“不同而合”最終讓兩岸沒有發生擦槍走火。換句話說,兩岸和平雖有曲折卻在以階梯狀邁進,同樣展現了中國的文化軟力量,因而給世界具有示範意義。

  耐心等待和解,是兩岸多數人的存乎於心的願望,千年傳承的統一信念流淌在中國人的血管中。自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大陸有“解放台灣”之願,台灣也有“反攻大陸”之心,但兩岸終究沒有展開空襲、發射導彈、發動戰爭,說到底是力量不對稱和國家統一情結雙重作用的結果。即便是1996年台海危機,大陸導彈的指向也不是台灣人民,而是台島內的分裂勢力和外國幹預者,經濟發展方面的“台灣經驗”照常在大陸宣講。“三通”從提出到實現,花了整整30年時間,可見耐心足够。

  兩岸和平能够沿階梯狀上升,至關重要的是兩岸首先知道彼此的“不同”,而後在能够達成合作的方面使勁,講究水到渠成。承認“兩制”,然後致力於“一國”;知道兩岸在價值觀上有所不同,那就在在經濟發展這一共同點上先行溝通,實現“三通”;等“三通”實現後,再討論政治互信、外交空間、軍事安全機制。而在其他地區的衝突中,人們首先看到的是分歧,把解決分歧作為當務之急。在分歧解決不了的時候,專攻對方軟肋,常常會動用武力,包括戰爭和恐怖行動,而使用武力卻帶來更多的分歧、更深的創傷、更大的敵意。

          “三步走”統一戰略

  盡管兩岸和平進程顯示出令人樂觀的氣象,但只是走完了第一步。從胡錦濤主席的六項主張看,大陸力圖把兩岸關系推向第二步,一個“三步走”的統一戰略正隱約出現。

  “三步走”的戰略大致是這樣構想的:第一步是實現兩岸間的經濟交流和互惠,通暢兩岸民間往來,鋪厚和平的經濟基礎和民意基礎;第二步是兩岸在統一的過渡時期進行全方位談判與協商,在政治、外交和軍事領域等上層建築領域加強互信,正式結束敵對狀態,引導民衆把國家統一的重要性從“兩岸互惠互利”提升到“亞太地區大國”或“世界強國”的高度;第三步則是實現國家統一,無論是按照“一國兩制”的制度安排,還是創新出更符合實情的策略。

  “胡六點”宣示了大陸決心把國家統一推向第二步的主張和策略,首次提出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和平協議、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為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提供一定的空間、准備與民進黨進行對話等等,都是前所未有的思維和勇氣,如同台灣當局和島內媒體所認為的,這將為增進兩岸相互了解與合作開創新契機,為兩岸建立更牢固的和平基礎創造新格局。

  這個過程依然漫長,但如果按照“三步走”的統一戰略走下去,兩岸會隨著各自的進步逐漸彌合分歧,尤其是大陸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得到世界認同後,兩岸最終會實現和平統一,并且為世界解決地區衝突與矛盾提供新的範式,“不同而合”也將成為和平新思維而載入世界文明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