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歷經磨難的東歐猶太人

http://www.CRNTT.com   2009-01-17 07:50:00  


 
  俄國的猶太人在1795-1897年的一百年間,從75-80萬增長到521.6萬人,增加了5.7倍,其增長原因一方面是三次瓜分波蘭而並入的大量的波蘭猶太人,另一方面猶太人的自然增長率、平均壽命為俄羅斯各民族之首。18世紀末,猶太人口在俄羅斯帝國的民族中列為第9位,到20世紀上升到第5位。但是猶太人不僅沒有公民權,他們的居住、生存、婚姻、教育都受到種種限制,俄國統治階級始終把猶太人作為一個“異己力量”看待,整個猶太民族要為個別猶太人的錯誤負責。沙皇政府提出的口號是 “不讓猶太人敗壞俄國社會”;亞歷山大一世下令驅逐在白俄羅斯的猶太人;十二月黨人起義,展開了尼古拉一世對猶太人血腥鎮壓的30年,在他執政時期出台了“反猶太人法令”;1871年,在敖得薩暴發了由當局縱容的排猶暴亂,殺害、致殘猶太人數百人;1881年亞歷山大二世遇刺,俄國統治者以“尋找民族的敵人”為借口開始大規模有組織地迫害猶太人。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在俄國發生了第一次 “阿利亞運動”,大約有數百名俄國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這時“猶太複國”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而是以“熱愛聖山”為由號召人們前往,隨後這一號召演變成為回到自己的“民族住宅”。但是由於生存困境,部分人又返回了俄國;1903、1905年俄國再次發生大規模反猶暴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給他母親的信中說,俄國的壞事“十分之九都是猶太人幹的”,“國內造反都是猶太人挑唆的”,又有數萬人因此離開俄國前往巴勒斯坦,許多後來以色列的政要就是在這期間考慮“複國運動”的,史稱“第二次阿利亞運動”(1904-1914年)。 

  革命隊伍中猶太人數量多很容易理解,人文猶太知識分子一貫同俄國以外的世界保持聯繫,他們往往定居在世界性強、包容性大的移民城市,生存的經歷使他們傾向一種鬆散的聯盟。因此猶太知識分子更易接受革命宣傳,19世紀以前,猶太人基本上不參與俄國的政治生活。但亞歷山大三世不斷升級的反猶暴行和歧視、限制猶太人的法律頒布,大大地激發了猶太知識分子的反政府政治熱情,與從事金融、法律等行業的猶太人不同,他們有很強的“國際主義”和“反對派”理念,俄國的馬克思主義小組最早就是出現在猶太人居住比較集中的西南俄的維爾諾(維爾紐斯)、明斯克、基輔、敖德薩等地。猶太工人中間比任何地方都更早成立了社會民主黨的組織,到1897年成立了社會主義組織 “崩得”——(Bund,聯盟的意思,全稱是“立陶宛、波蘭、俄羅斯猶太工人總聯盟”),1904年它的成員已達23000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