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正體字申遺 台灣拼文化軟實力

http://www.CRNTT.com   2009-02-03 09:49:08  


 
  正體字是否需要申遺? 

  正當台灣社會從政府到民間都開始熱議申遺的具體步驟,並期待全球有識之士共襄盛舉時,大陸有為數不少的民眾卻認為,正體字目前離“能為一種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獨特或特殊見證”的申請條件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且由誰來斷定正體字的發展趨勢就一定到了需要保護的程度,也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在12月23日的《南方都市報》上撰文認為,無論有多少因時間或空間而發生的變化,也無論它們今天是否還在中國的範圍,或者是否還在流通使用,全部漢字應該是一個整體。如果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當然也應整體上報。 

  不過在正體字是否應當申遺的事情上,多元聲音的體現還是很充分的。此間,就有不同意葛劍雄教授觀點的學者指出了幾個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一、雖然正體字和簡體字按同一個項目申請的說法是合理的,但申遺與被申請物的歷史連續性有著密切的關係。自五四文字改革以來,尤其是1949年以後,漢字作為一個整體,是台灣的保護力度大還是大陸的保護力度大?大陸的幾次簡化字運動中推出的有些字,對漢字的破壞與保護作用,誰更為明顯? 

  二、中國政府自2001年通過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後,正式確立了以立法形式對簡體字的推廣作出權威確認。而在實際生活中,因為簡體字本身的易用性、便捷性,導致年輕一代缺乏足够的主觀意願去認識並接觸正體字。同時也由於法律的排他效應,使得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學生又喪失了客觀上準確理解正體字對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的機會與渠道。台灣的申遺舉動與其說是越俎代庖,不如看做是對大陸社會各界使用漢字漸趨功利化、工具化的友善提醒。 

  三、從政治角度上看,自台獨政權當道後,包括大陸在內的華人社會都高度關心台灣的“去中國化”行動,尤其是過去八年陳水扁政權倒行逆施,屢次抹殺台灣社會中業已存在的中華文化痕跡,行徑乖張至極。如今馬政府執政,重新扶正中華文化應有之地位。這不僅是對蔣介石生前出於反制大陸“十年文革”,而大力推崇的“中華文化複興節”的承接,也是對台灣民間濃厚的中華文化底蘊表示認同的官方態度。特別是對大中華概念與本土意識逐漸對立的台灣社會,開展文化多元交流的努力有利無害。 

  從正體字申遺衍生出來的議論與交鋒,對保存著相對完整的中華文化的台灣社會,倒不見得真有急迫性,但是如此舉動對大陸的啓發與反思意義更大,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揚,漢字就是一個重要的載體,只圖便利、快捷地榨取文字的現代價值,忽略其背後長達幾千年的歷史積澱,究竟哪一種方式才是對歷史的交代,這是值得眾人仔細深思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