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 |
中國區域經濟“大哥”之争 | |
http://www.CRNTT.com 2009-03-01 08:21:14 |
都是在自己劃圈 “珠三角地區的地方保護主義很嚴重。”杜永權說。杜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他開了一家建築安裝公司,做結構補强加固。 爲了生意,杜永權經常去東莞、佛山、深圳等珠三角的城市。當時,國家出臺了很多關于推動經濟發展的政策,杜永權原本以爲“遇到了好時候”,然而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却讓他舉步維艱。 比如,廣東省建委規定,做結構補强加固的企業需要申請資質。廣東省建委發的資質可在全省內通用,各市建委發的資質則只能在本市有效。2004年,杜永權的公司在廣東省建委拿到了資質,可他們在東莞市接工程時却碰了釘子。 東莞市建委規定,凡是在東莞市做結構補强加固的外市企業,必須在東莞市備案。杜永權告訴本刊記者,當地政府在備案時設置了很多門檻,外來戶根本競爭不過當地同行。 杜永權坦言,爲了提高競爭力,有時接到一些工程,也要挂著當地公司的名義去做,但要向當地公司支付一些費用。 “不單是在廣州跟東莞,在珠三角地區都是這樣,我希望一體化可以消除城市壁壘。”杜永權說。 廣州市民張紫林告訴本刊記者,佛山的黃岐大道,和橫穿半個廣州的中山一路至中山八路相連,被廣州市民戲稱爲“中山九路”。 雖然路已經通了,但是連接廣州的另一頭却胎死腹中。從佛山南海到廣州有22條路,都修到邊上了,就是死活接不上,變成了“斷頭路”。 丁力認爲,長期以來區域合作,往往成問題。就珠三角來說,九市在全省來說發展很快,但九個市之間差別很大。實際上,都是在自己劃圈,劃定自己的利益邊界。 下一步應該謀求更大的區域合作 “如果沒有廣佛經濟合作,廣州的老大是做不好的。”丁力認爲,廣州應打開大門讓肥水流進來,“深圳作爲廣州的最大競爭對手,可以說整個東莞就是它輻射出來的。” 廣州,在全國城市綜合競爭力中名列第五,佛山排第九。作爲珠三角一體化“突破口”的廣佛同城,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廣州“一哥”叫板的底氣。 佛山市副市長鄧偉根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珠三角未來30年該怎樣走呢?那就需要加强區域協調,讓這些生産要素更有效地流動起來。珠三角下一步應該謀求更大的區域合作。” 針對有學者主張廣州合幷周邊所有城市,將廣州變爲一個超級城市的提議,在鄧偉根看來,這雖然是一種解决辦法,但幷不是惟一的,目前也欠考慮,“我曾經注意到一種雙城現象,就是兩個城市互通有無。最典型的就是美國的紐約和新澤西。” 廣佛同城已經進入實質化階段,鄧偉根希望佛山既能體現個性,又能在與廣州的融合中資源共享,錯位發展。 鄧偉根舉例說明:波士頓就兩所大學,哈佛和麻省。如果是按照現代中國人的理念去管理,肯定是兩個學校合幷。 事實上,每個城市都有自己面臨的獨特問題,例如深圳急需解决的是制度創新,東莞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勞工安定,佛山面臨的是如何維繫好已有的品牌。 廣佛環綫令鄧偉根激昂,“佛山新站將成爲僅次于廣州客運新站的樞紐,這對于佛山來說影響深遠。” 民間力量已成推手 2008年珠三角發展最快的就是佛山。隨著東莞外向型經濟的受挫,佛山順理成章地成爲了珠三角第三大城市。 “在一體化的過程中,需要一個協調機構。”鄧偉根說,“兩個首長坐在一起,誰都不知道要聽誰的,這就需要一個拍板的。” 佛山市南海區政協副主席、聯邦家私首席執行官杜澤華覺得,要達到同城化,首先是利益上的梳理,去統籌規劃,進行資源的互補與整合。 實際上,來自民間的融合早已形成。地處廣州與佛山交界的黃岐鎮,有6萬廣州人在這裏安家置業,他們稱自己爲“廣佛人”。 毗鄰的廣州芳村區市民,也經常坐公車到那裏,購買便宜又安全的農家蔬菜。但讓他們煩惱的,則是一家不得不裝兩市電話。 喊了6年的廣佛公交一體化,2007年終于邁出了實質性一步。這一年,廣佛地鐵正式動工。2008年10月,廣佛年票互認互免。 “民間力量已發育爲良好的推手,只要各地官方不設置壁壘,珠三角一體化就大有希望!”杜澤華說。 融城對于廣州人來說,可以在佛山的南海買到低于廣州市價一半的房子。但是目前,南海人在廣州享受的對等待遇却很有限,落戶在廣州的市民,可能隨時會被調動至其他城市工作。而伴隨著的是醫保卡异地看病不能報銷、孩子上學受戶籍束縛,這些民生問題都需要政府破題解决。 其實發自民間的融合,總是走在前頭。杜澤華向本刊記者舉了個例子,廣州的汽車産業發展起來後,南海順德的零配件企業就像雨後春笋一樣冒出來了,“民間的融合是不可阻擋的,兄弟們吵架也很正常,關鍵時候家長出來做主就行。” 杜澤華笑言,“汪洋書記講話非常及時!”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