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沒有必要加入新一輪降息行列

http://www.CRNTT.com   2009-04-14 08:15:35  


 
  降息,最直接的效應便是對原來鎖定在銀行的資金產生擠出效應,從而使其轉移到消費市場和投資市場,對經濟產生拉動作用。但是,對於進入投資渠道的資金來說,它的最顯著的功能就是趨利避害,在前一階段金融危機惡性發作的關鍵時刻,從銀行擠出的資金並不會必然地進入投資領域,而是流向其他更易產生效益的領域。事實證明,儘管今年一季度信貸猛增,但其中有不少只是短期票據融資,另有一部分幹脆直接進入了股票市場,對實體經濟並未產生預期的拉動作用。因此,降息會活躍投資,在理論上是正確的,在實踐上卻並不必然成立,它更多的只是一種政府的政策性宣示。 

  在中國實施降息,還必須考慮到中國的特殊國情。西方國家政府之所以頻繁利用利率杠杆,並且普遍實行低利率政策,一方面是這些國家已經建立了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利率市場化機制已經確立,但更重要的還在於西方國家的民眾儲蓄率普遍低下,降息對民眾的影響並不是很大。但是在中國,由於歷史形成的人文傳統,儲蓄仍是民眾富餘資金的主要流向,在當前社會保障機制尚沒有建立健全的背景下,儲蓄更是民眾的一種自我保障。因此,利率變動除了必須考慮到經濟因素外,這種特殊的國情也是貨幣當局必須認真考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貨幣政策的執行不是僵化的,而應該是靈活的,特別要防止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從而導致“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局面。從緊不等於一味收緊,適度從寬也不等於一味放鬆。在這方面,我們是有教訓可以吸取的。去年上半年,在金融危機已暗流湧動的情況下,央行仍連續推出提高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的措施,導致中小企業信貸無門,在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之前率先出現了危機,客觀上加大了金融危機對我國的負面影響。而就目前來說,如果在現行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存貸款利息,其結果很可能對拉動實體經濟上升並沒有起到實際作用,卻導致通貨膨脹回潮。事實上,在目前世界各國放鬆銀根、直接注資、購買國債乃至收購“有毒資產”等各種措施的作用下,最近一段時間全球的貨幣供應量猛增,通貨膨脹的預期已經在增加。(作者系本報財經評論員)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