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人民幣國際化要過三關

http://www.CRNTT.com   2009-06-08 08:20:01  


 
             中國的經濟追趕將是時代主題之一 

  文章分析,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當代體系呈現“多樣化”特點。 

  一是匯率制度政策選擇多樣化:大體上發達國家較多實行浮動匯率制,發展中國家較多實行固定或釘住匯率制。 

  二是國際收支調節機制多樣化:包括匯率通過不同機制變動調節國際收支,通過國內宏觀政策調節,IMF參與危機救助和調節等。 

  三是儲備資產多樣化:美元仍是最大儲備貨幣,歐元、英鎊、日元不同程度承擔儲備資產功能。
 
  進入21世紀後全球經濟見證新一波前所未有的國際追趕浪潮,中國、印度等一批新興經濟體開始成為追趕的主角。從過去一段時期相關國家經濟表現的經驗證據看,中國目前無疑是新一輪追趕領跑國。 

  新世紀最初七八年間,用匯率衡量,中國GDP相對美國規模從12%上升到30%,進出口相對規模從23%上升到69%,固定資本形成相對規模從26%增長到65%。在制造業這個最重要可貿易部門,2000-2007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相對美國比率從16%增長到76%,該部門勞動生產率相對美國比率從6%增長到13%。 

  中國經濟目前發展水平與美國等發達國家比較仍存在很大差距,意味著中國經濟追趕仍處於前期階段。追趕進程在未來一個較長時期將持續展開,構成觀察當今經濟大時代的主綫之一。我們同時看到,面對新興經濟體前期追趕,美國作為中心國已經面臨外部失衡空前加劇的結構性壓力。 

              人民幣占優策略 

  文章指出,做大做強人民幣是中國未來一段時間的占優策略。
 
  做大做強人民幣是指在全力推進中國經濟開放持續追趕同時,培育人民幣逐步成長為主要國際貨幣之一,并藉此推動未來國際貨幣體系積極演變和改革。其中包含兩個相互聯系命題和目標:一是實現中國經濟持續追趕根本目標;二是要以“人民幣第一”為原則,著力穩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中國等新興國追趕導致國際競爭力分布版圖變遷,是國際貨幣改革訴求的深層根源。由於實現持續追趕具有主動在我的相對獨立性和可選擇性,人民幣國際化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其他思路具有兼容互補性,做大做強人民幣應是中國占優策略。 

  從中國經濟開放成長角度看,人民幣國際化有助於降低本幣匯率波動對國際貿易和投資不確定性影響,降低本國企業涉外活動交易成本。本幣國際化還有助於擺脫在國際融資幣種和期限方面所受到的所謂“原罪”約束,降低對大規模外匯儲備過度依賴風險。國際鑄幣稅支付數量甚至方向轉變,相應具有改進國民福利效果。另外從“為世界做出較大貢獻”角度看,成功培育一個穩定、強大、具有國際貨幣素質的人民幣,客觀上為全球經濟發展貢獻一項優質公共品,本身會推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和完善。
 
  在“人民幣第一”理念指導下做大做強人民幣,需要研究和解決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所面臨的很多操作性和技術性問題,然而決定這一戰略能否成功以及多大程度成功的根本因素,在於我們能否正視國內經濟發展的深層體制和結構問題,通過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為經濟持續追趕創造條件。
 
             人民幣國際化在未來還要過三道坎: 

  一是倒逼人民幣完全可兌換進程。道理簡明清晰,國際貨幣地位形成最終是各類市場主體自發選擇的結果,要讓市場最終選擇人民幣,需要為境外居民持有人民幣創造更為廣泛的資產配置空間,包括逐步允許外國居民通過合法渠道獲得人民幣回流中國進行投資選擇。由此可見,實行人民幣國際化戰略,需要加快改革和完善中國資本市場,推進資本賬戶進一步開放,逐步實現人民幣比較完全可兌換目標。 

  二是倒逼更為靈活浮動的人民幣匯率機制。不可能三角揭示開放宏觀經濟學基本約束關系:資本流動、貨幣政策、固定匯率三者不能兼得,必然要選擇放棄一條。給定逐步實現人民幣可兌換和資本賬戶開放,考慮對於中國這樣大國來說不可能放棄獨立貨幣政策,過度管制匯率政策將越來越不適應現實經濟需要。因此中國需要加快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取向改革,以更好發揮匯率作為開放經濟基礎性相對價格的功能。 

  三是倒逼組合性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這是為中國經濟成功追趕提供持久性動力的最重要保證。從新一輪經濟景氣與收縮周期經驗和教訓觀察,以下反思和改革議程具有重要意義。一是依據30年改革發展經驗和現實條件,重新審視人口、土地、糧食安全等基本國情因素,盡快進行必要認識轉變和政策調整。二是以進一步破除國有壟斷和擴大准入,為民營經濟提供更為廣闊的平等競爭平台。三是推進匯率和利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建立和實行通貨膨脹目標制,減少宏觀調控行政化因素,建立適合開放型市場經濟的宏觀管理體制。四是推進公共財政體制改革。五是參與包括國際貨幣體制改革在內的全球治理架構設計和建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