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碳關稅博弈 中國應有長遠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09-07-15 18:07:03  


 
  其次,低碳化是中國發展的內在需要。中國的人口、資源、環境結構比發達國家要緊張得多,資源禀賦與人口不斷增長之間的矛盾將長期存在。多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呼籲經濟結構的升級與轉型,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並把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確定為中長期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GDP總量占到世界總量的5.5%左右,但為此消耗的標準煤、鋼材和水泥,分別約占全世界消耗量的15%、30%和54%。由於經濟增長方式的粗放,中國現在經濟增長成本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5%。

  據計算,中國現在每百萬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美國的3倍,德國的5倍,日本的近6倍。中國一噸煤產生的效率僅相當美國的28.6%,歐盟的16.8%,日本的10.3%。高投入、高消耗必然帶來高污染和低效益。同時,中國已近1/3的國土被酸雨污染。

  我們不可能模仿發達國家走“先發展後治理”的老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這就是說,碳關稅將成為中國及相關發展中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外部壓力,這未必全是壞事。在將壓力變成動力的同時,自身也要加大碳稅徵收的力度,實現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轉變。

  第三,低碳化對中國總體上講利大於弊。說實話,美國自身與中國也面臨相同的問題:高排放量及相關企業可能受重創。這也是美國前總統布什一直拒簽《京都議定書》的原因。在美國國內環保主義蔚然成風的情況下,現奧巴馬政府積極推動國會對氣候問題進行立法,依然困難重重,在眾院也是涉險過關。

  最後,徵收碳稅是最具市場效率的經濟措施,受到經濟學家和國際組織的推崇。目前丹麥、芬蘭、荷蘭、挪威、意大利、瑞典以及美國和加拿大部分地區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已徵收碳稅。中國跟上國際減排潮流也是樹立國家形象的需要,這比拿出大筆錢進行對外形象宣傳要立竿見影得多。美國前總統小布什自己也承認,如簽了議定書自己形象會好得多。更為關鍵的是,如果中美等資源消費大國走上低碳經濟之路,世界上油氣、資源等大宗商品的價格將會大幅下降,廉價的資源又反過來進一步有利於促進中國自身的發展,更不用說碳交易及其相關技術形成的產業鏈所帶來的收益了。

  文章指出,當前,低碳化已成世界經濟新趨勢,中國於減排問題應在維護自身長遠利益的基礎上有所作為。因為這事關人類的未來命運。當然,認同低碳化並不等於認同美方的碳關稅。中國應毫不猶豫地占據道德高地及話語權,展現大國的責任與勇氣,同時提出維護自身利益的要求與主張,力促全球減排國際規則的制定與通過,以實現中美在全球合作中雙贏。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