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伯南克留任美聯儲 無大懸念

http://www.CRNTT.com   2009-08-14 11:35:13  


伯克南應對美國超級金融海嘯,得到肯定。
  中評社香港8月14日訊/宏觀經濟分析師劉濤“伯南克留任美聯儲無大懸念”

  隨著美國經濟復甦勢頭日趨明顯,距離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明年1月31日任期屆滿的時間也所剩無幾。按照慣例,總統通常會在此時做出明確表態,以決定是否將其留任。這樣做,最根本的考慮還是通過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來穩定市場信心。特別是當前正處於美國經濟復甦的微妙轉折關頭,若臨場更換主帥,對於股市和其他金融市場的穩定顯然不利。 

  對於伯南克任內的評價,儘管不乏批評聲音,但總的來看,根據路透社和《華爾街日報》近日的幾次調查結果,70%-80%的金融機構經濟學家都歡迎伯南克留任,而這些人代表的正是市場的聲音,這不可能不對奧巴馬的最終抉擇產生影響;此外,包括克魯格曼、魯比尼在內的眾多大牌經濟學家也都明確表態支持伯南克。而經驗證據也完全站在伯南克一邊,從美聯儲過去30年的歷史來看,沃爾克、格林斯潘也都成功獲得了第二任期。 

         伯南克表現中規中矩 

  縱觀伯南克領銜的美聯儲,在整個危機中的貨幣政策應對可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危機爆發後,美聯儲為提振市場信心,連續大幅調低聯邦基金利率,從2007年9月的5.25%降至2008年12月的0-0.25%。第二階段是2008年下半年,全球進入“去槓桿化”進程,美國國內金融市場也出現流動性緊缺。第三階段是2008年3月以來,美聯儲正式啟動非常規的“定量寬鬆”貨幣政策,即向金融機構“借貸”其儲備在美聯儲的資產,用以購買信用可靠的中長期國債,目的就是進一步加大向市場投放貨幣的力度。如果說,第一和第二階段還帶有明顯的格林斯潘時代烙印,那麼第三階段則完全是伯南克個人意志和決心使然。 

  不過,從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視角來看,伯南克作為美聯儲掌舵人也有其自身局限性或令人存疑之處。眾所周知,作為研究大蕭條的權威,他對於如何幫助美國經濟走出危機困境可能是當仁不讓的人選;但對於如何謹慎地平衡經濟繁榮與通脹預期的關係,伯南克並沒有特別令人信服的經驗,他的通脹目標制也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同時,儘管伯南克努力讓市場相信,美聯儲的退出策略足以保證寬鬆貨幣政策在未來不會引發大的通脹,但2008年美聯儲在抑制通脹的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能力也並不特別令人放心。 

               奧巴馬考慮自身利益舉棋不定 

  筆者認為,奧巴馬之所以遲遲不明確表態是否支持伯南克留任,反映了其自身利益考慮。 

  從短期來看,目前美國經濟並未徹底擺脫危機陰影,奧巴馬故意將伯南克放在一邊,有助於美聯儲將寬鬆貨幣政策環境維繫得更久一些。從實際效果來看,奧巴馬“吊胃口”的做法也收到了初步成效:在6月例會上,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已基本打消了市場關於年內可能升息的預期;而伯南克本人在7月下旬的國會聽證時更強調,未來兩年內美國通脹率將保持在一個較低水平。這樣,很可能到2010年年中,美聯儲才有可能調升聯邦基金利率。 

  從根本上講,基於選舉政治周期的長遠考慮,才是奧巴馬舉棋不定的關鍵。但若不提名伯南克這位溫和的共和黨人,而是如外界傳聞中讓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薩默斯或美聯儲舊金山儲備銀行行長耶倫這些奧巴馬的左右手或民主黨的老臣取而代之,勢必在國會參議院表決時遭遇重重阻力。而根據奧巴馬6月提出的金融體系監管改革方案,美聯儲的權限得到了進一步加強,這更激起了國會對於美聯儲在貨幣政策上倒向行政部門的極大擔心。 

  因此,奧巴馬的現實選擇只能是:要麼找到一位比伯南克更配合、更有能力的“中立”的人士,要麼是迫使伯南克主動向自己靠攏過來。就目前情況來看,前者是一種捨近求遠的做法,因為後者正在慢慢成為現實。筆者相信,一旦奧巴馬對來自伯南克的默契有足夠確信時,宣布這一結果只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