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國際經濟秩序大變 中國準備要周全

http://www.CRNTT.com   2009-10-08 11:52:25  


世界經濟秩序突變,中國需要做好周全準備。
  中評社香港10月8日訊/“G20與G8初步實現角色更替,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提升國際經濟事務參與權與決策權的標誌性成果。國際經濟秩序終於迎來里程碑意義的變遷。但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力量能否最終成為全球經濟治理中的真正平等夥伴,既需要他們以經濟實力為基礎提高在利益爭奪中的博弈水準,也需要他們拿出關於新體系建設的可接受性範式,承擔更為重要的國際義務。對此,中國需有周全準備。”《大公報》今天登出章玉貴的文章“國際權力符號新老交替” 
 
  仍是世界經濟領袖的美國順勢而為,支持擴大中國在主要國際經濟組織中的投票權,既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中國的部分願望,也可節約美國主導國際事務的成本。美國可以藉此騰出更多的資源強化經濟競爭力,進而鞏固自己的國際地位。對此,中國需有周全準備。

          在匹茲堡交棒意義重大

  毋庸置疑,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是本次G20匹茲堡峰會的贏家。一向優越感強烈但近來憂患意識與日俱增的歐洲,大概在會前沒有想到:G8陣營的帶頭大哥美國竟然輕描淡寫地就把這個統治世界長達30年的國際符號給廢了。日本更是難掩失落。戰後以來,日本在國際政經事務中相較中國最大的優越感就是:G7以及後來的G8不包含中國。日本甚至一直阻止中國加入G8,儘管中國對此似乎並不熱衷。如今,在全世界目光的注視下,佔據世界經濟總量90%以上的經濟體在經濟成功轉型的匹茲堡,經由G20峰會這樣有代表性的國際場合,完成國際經濟事務權力符號的新老交替,實在具有強烈的指標意義。難怪意大利、加拿大等二流經濟強國格外懷念G7時代的榮光。

  西方主要媒體近日也在拚命哀嘆國際經濟秩序的變天。因為他們十分清楚,往後,主導國際經濟事務的專利不再屬於美歐和日本了。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正以不可逆轉之勢提升對構建國際經濟與金融體系的參與權與決策權。更讓歐洲老牌工業和金融強國難以接受的是,他們在IMF和世界銀行的部分投票權就要讓給中國等新興市場了。這可是他們傲視發展中國家的重要資本啊!但是在形勢比人強面前,即便他們不願意,甚至盡可能拖延權力交接的時間表,但無法改變這一趨勢。

  其實,細觀國際經濟版圖變遷背後的動因,除了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不斷增強的經濟實力以及要求擴大在國際經濟事務中話語權的強烈願望之外,順勢而為的美國才是重要推手。一向信奉實用主義的美國深知,假如不能順應業已出現的經濟實力“東移”趨勢,繼續死抱G8這個過時的國際權力符號,不僅會讓自己陷入被動境地,還有可能影響自己在構建新的國際政經架構中的主導權。於是,美國在力保自己實際利益不受影響的情況下,一方面力壓日漸沒落的歐洲讓出一部分經濟話語權以滿足中國等新興市場的要求,另一方面力主將G20升格為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平台。儘管此舉遭到“舊世界”的抵制,但顯然“迎合”了大部分與會國的願望。於是美國成功地將自己塑造成新舊秩序的“連接者”,這就是戰略高手的高明之處。

                      G20勿蹈G8覆轍

  G20既已被推上前台,其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協調力與執行力無疑應該大大加強。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一個比較有利的條件是:G20不僅可以覆蓋G8的功能,而且由於有了新興經濟體的參與,在處理和解決重大核心經濟問題時,可以有效代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因而被賦予了廣泛的代表性。但是,作為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平台,G20顯然要在機制建設方面盡快“補課”。首先,G20不像IMF那樣有完備的執行體系,首腦峰會達成的協議和會議聲明往往約束力不夠。例如,此次峰會上儘管各國就協調全球經濟政策達成協議,但G20成員國彼此監督政策承諾究竟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還有待觀察。其次,峰會輪流主辦固然是個不錯的形式,不過東道國往往會藉此設定對自己有利的議題,容易造成有關各方的非合作博弈,不利於提高解決重大核心問題的效率。第三,如何處理好與IMF等國際經濟組織的關係問題也是G20機制的當務之急。

  從目前和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來看,IMF的功能不僅不會弱化,還會成為主要經濟體爭奪話語權的主要目標對象,因而其重要性反而會增加。如果各國不能就G20的行為空間提出一個可接受的行動框架,不僅會降低G20在國際經濟治理中的邊際作用,還會使G20有淪落為第二個G8的危險。因此,G20成員應該盡快就如何加強組織功能定位和提高議題設計和執行力達成共識,並成立一個常設性的工作小組,以強化組織的行動能力。

  G20與G8初步實現角色更替,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提升國際經濟事務參與權與決策權的標誌性成果。國際經濟秩序終於迎來里程碑意義的變遷。但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力量能否最終成為全球經濟治理中的真正平等夥伴,既需要他們以經濟實力為基礎提高在利益爭奪中的博弈水準,也需要他們拿出關於新體系建設的可接受性範式,承擔更為重要的國際義務。對此,中國需有周全準備。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