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派遊行玩對抗 違反主流民意 | |
http://www.CRNTT.com 2010-01-02 11:07:11 |
反對派昨日發起的爭取2012雙普選遊行,雖然事前大力催谷,但最終參與人數遠遜預期。香港的主流民意不認同反對派繼續糾纏於2012年雙普選,並且期望政制發展在基本法及人大決定框架下穩步前行,反對派脫離本港憲制基礎的政治訴求,不可能得到市民支持。況且,本港經濟雖然初步擺脫金融海嘯陰霾,但民生仍艱,市民都期望朝野在“後危機”時期能夠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反對派繼續操弄政治議題,公社兩黨一意孤行推行“五區總辭”,對民生無益,政制無助,失敗自然是理所當然。 自社民連提出“五區總辭”,公社兩黨合流,民主黨大力抵制,反對派瀕臨分裂。為挽回聲勢,反對派於是大力催谷元旦遊行,為了爭取更多人參與,不惜將遊行主題變成大雜燴,有要求2012年雙普選,亦有響應“五區總辭”,還有要求釋放劉曉波,甚至有要求停建高鐵等等。主辦方此舉並非是因為求同存異,只是避免遊行人數過分寒酸。而且,主辦方故意選擇一條路面較窄的路線,在遊行途中又採取“三步一停”方式,目的不過是將遊行隊伍“人為拉長”,反給人“此地無銀”的感覺。 遊行主題不獲認同 可惜主辦方費盡苦心,但據警方統計遊行人數卻只有四千多人,以反對派過往全力催谷的往績而言,連基本盤也不及。這有兩個解釋,一是反對派沒有全力催谷,尤其是社民連及民主黨勢成水火,誰都不想為對方抬轎,自然懶得組織支持者參加。但這未能解釋遊行人數遠低於反對派預期的原因,從各黨派事前的豪言壯語亦可看出,反對派都希望催谷更多人參與。那末,合理的解釋就是遊行不得人心,不能吸引市民參加。 事實上,務實的港人都知道遊行的主題都不可能達成,而且在動聽口號的背後,對本港政制發展並無好處。遊行的主題之一是爭取2012雙普選,但人大決議已明確否決了2012年普選的可能性,並劃出了2017及以後的普選路線圖。反對派的要求沒有法理依據,更令社會轉移了焦點,影響2012年選舉安排的討論。多個調查都顯示,大部分市民都期望政制有進步,但同時亦尊重中央的政制決定權。反對派的訴求無視人大的決定,企圖挑起港人與中央的對抗,這是市民最不希望見到的地方。 同時,港大多次民調都證實過半市民反對總辭,不少更直指不會重選辭職議員,民意已經相當清晰。因為“五區總辭”說到底不過是政黨間合縱連橫的策略,名為爭取民主,實為爭權奪利。市民看不到總辭對政制的幫助,反而副作用卻俯拾皆是,違背了市民希望政制向前的意願,市民自然懂得用腳投票。就是部分遊行人士都明言反對請辭,說明總辭不過是小撮人自我感覺良好的遊戲,市民大眾反應冷淡。反對派以2012雙普選及“五區總辭”為號召,並不能爭取主流民意支持,反而將他們昧於民意、錯估民情的窘境暴露無遺。 經濟民生才是當前首務 對市民而言,當前最大的政治就是經濟民生,從政人士如果不能回應市民訴求,就不可能得民意的擁護。雖然本港在09年初步擺脫了金融海嘯衝擊,股市樓市重現小陽春,消費市道亦回復生氣。但在一片好景的背後,基層市民生活仍然困難,打工仔加薪有限,通脹已經山雨欲來。而且各國退市又如箭在弦,復甦的綠芽仍然脆弱。所以特首指出本港年中可能出現雙底衰退恐非杞人之憂。踏入2010年的“後危機”時期,經濟民生始終是施政的首務。反對派捨正道而弗由,棄市民關注的議題於不顧,埋首政治爭拗,明顯是不合時宜,遊行人數稀稀落落,正是對反對派的當頭棒喝。 2010年擺在本港面前的工作千頭萬緒,最低工資立法、醫療融資已經討論多時;大型基建亦要陸續上馬;如何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啟動的同時,加強兩地的經貿、金融合作,乘中國發展的東風,為本港經濟尋找新的發展機遇,才是社會必須重視的議題。從政人士理應為改善經濟出謀獻策,為市民多謀福利。如胡錦濤主席所言,要同心同德、再接再厲,進一步發展經濟、妥善解決政制問題。反對派如果繼續執迷於“政府失分,自身得分”的零和思維,最終只會被主流民意唾棄。部分反對派人士在“五區總辭”中表現出理性務實的一面,現在難道不能更進一步,多為市民謀福祉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