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少林寺與登封的恩怨江湖

http://www.CRNTT.com   2010-01-13 12:43:24  


 
  這麼做,是為嚴防遊客“幡然醒悟”,前往投訴中心舉報。一條“探子—導游—假和尚算命師—監視者—保護傘”的脉絡清晰可辨。“假和尚算命”旺季最高一天能接待幾十甚至上百位遊客,生意好的時候,人均每天可以掙到四五萬元。

  德印透露,不斷有上當遊客致電少林寺,尋求賠償,“少林寺百口難辯”。警方也曾多次介入,但要不了多久,便“死灰復燃”。“將心比心,成千上萬的被騙遊客,怎麼可能不駡少林寺?可我少林只能管自己的僧人,管不了外面啊!少林寺自古就沒人會算什麼命。”

  如果說,景區商鋪、擺攤算命等權當是小打小敲,那麼,景區內的一些大手筆建築,掙來的金錢無异于天文數字。這些恢宏的複古建築,在聲勢浩大的拆遷中能夠得以保留,背景不容輕視。

  由旅遊管理部門投資的“嵩山少林寺武術館”,和商務管理部門圈地興建後又轉手賣給私人的“十方禪院”,至今仍大門敞開,成為景區內人頭攢動的熱門去處。

  由於少林景區現實行一票制,多景點捆綁在一起,這些本與“少林寺”無關的場所,坐落在少林景區核心位置,旗號鮮明,理所當然帶給游人“同宗同源”的印象。事實上,100元一張的門票,少林寺提成30%,剩餘的70元就這樣被“强制”消費。

  近年來,所謂的“少林寺武術館”在擴大演出市場的同時,配套建設了高星級主題酒店“禪居”,內設包括總統套房在內的高檔客房60餘間。

  即便如此,這些新興的“盈利”機構依然在少林寺和釋永信的眼皮底下,繼續擴張。嵩山少林寺武術館現在還創辦了少林功夫國際表演部、少林功夫國際教學部、少林武術旅行社、寶劍廠等衍生産業。在新一輪重組過程中,這些“聚寶盆”將被悉數納入港中旅麾下。

  “這難道不是在借佛斂財嗎?”德印自問自答,“少林寺就是唐僧肉,誰都想來咬一口。如果就是咬一咬、疼一疼,忍過去就算了。現在是來要我們的命了!”

少林寺的商業路徑

  國內不乏名山寶刹。少林寺如今成為招蜂引蝶的“唐僧肉”,絕非純屬被動。

  30年前,文革浩劫剛平復,曾經的嵩山千年古寺,只剩下幾進蕭條的禪院,十幾個老弱病殘的僧人靠著20余畝薄田度日。很多時候,沙彌還要靠附近村民接濟。當年的老方丈行正赴外地公幹時,連坐公交車、住小旅館的錢都沒有,因為實在“倉中無糧”。

  作為行正的親傳弟子,釋永信22歲便接掌法印,他當時想得最多的,便是儘早讓少林“脫貧致富”。這個出身于安徽阜陽潁上縣普通家庭,文化程度不高,却精通插秧、拾柴、放羊之術的少林“史上最年輕住持”,由於在“寺廟經營”上過于超前,一度被人指為離經叛道。而他如此為己開脫:“大道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我要對少林寺下一個1500年負責,只能與時俱進。”

  復旦大學青年學者白洋來自河南,專注研究少林現象已有不少時日。他總結了少林20年“大獲精進”的3個不容忽視的關鍵詞:一部電影、一場官司、一個稱謂。

  在很多人眼裡,1982年風靡全國的那部香港電影《少林寺》,不光捧紅了李連杰,也讓少林寺這塊歷史招牌重回人間。票價僅一毛錢的電影,最終創下上億元的票房紀錄。

  數字顯示,1974年到1978年5年間,少林寺共接待遊客20萬人;電影上映的1982年,遊客便漲至70余萬;在“武俠風”橫掃全國的1984年,遊客更是達到了260萬。這讓釋永信看到,曾光耀古寺千年的“功夫”,在沉寂多年後,將會成為少林復興的不二法門。

  商家總擅長于搶占先機。《少林寺》熱播後,以“少林”名義興辦的産業如雨後春笋,涉及酒店、傢具、食品、醫藥、汽車、烟酒行業,甚至還有“少林寺火腿腸”、“少林寺羊肉湯館”等面世。與此同時,國門外也辦起形形色色的“洋少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