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未來10年群體性事件成執政最大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0-01-26 09:56:55  


 
  這和我們國家的發展階段有關。我認為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從1949到1978年,這30年我們以政治為中心來搞社會主義建設,結果經過“文革”的衝擊,社會結構和文化氛圍都受到了很大的破壞;從1978年到2008年是第二個30年,這30年我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第三個30年是從2009到2030年,國家的發展重心轉移到了社會制度的建設。而其中,從2010到2020這十年最為重要。

  同時,中國社會也進入了艱難轉型期,社會矛盾急劇增加,必須通過體制改革和制度框架的建設來規範社會行為和政府行為。這也是從現代化走向現代性的重要階段,社會必然要經歷從不穩定到穩定的過程。因此處理好群體性事件非常重要,怎麼强調也不過分。

  《瞭望東方周刊》:未來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因素都有哪些?

  竹立家:中國未來面臨的五大問題,都可能成為群體性事件的觸發點。

  第一是社會貧富差距過大,這和社會主義價值觀出現了背離;

  第二是大規模的城市化過程中,會引發不安和動蕩,加劇社會矛盾和衝突;

  第三是腐敗,腐敗永遠是人們對政府意見最大的地方,現在的腐敗已經從腐敗事件轉化為一種腐敗文化,這是很危險的,未來10年,國家反腐成效的好壞對社會穩定至關重要;

  第四是就業問題;

  第五是社會信任感的喪失,這種不信任充斥在政府和民眾之間、各政府部門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而這恰恰是一個國家的軟價值,信任感缺失,足以給社會穩定造成威脅。

地方一把手還沒有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消息的意識

  《瞭望東方周刊》:國家行政學院也曾開設過關於應急管理的課程,通過實際接觸,你覺得現在各級政府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怎樣?

  竹立家:我覺得普遍來講,黨政幹部處理危機事件的能力不足,從石首事件和甕安事件就可以看得很明白。

  從內容上,危機分為三種:第一類是社會矛盾誘發的群體性事件;第二類是突發事件,比如礦難;第三類是自然災害,比如汶川地震。其中,群體性事件的處理難度是最大的,因為每個群體性事件誘發的社會矛盾的節點不一樣。

  拿甕安事件來說,首先,政府處理事件的程序和過程不透明。涉及群眾情緒的事件,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公開事情的全過程,避免謠言的出現和散布。任何群體性事件都是伴隨著謠言,所以政府必須成為消息的第一和最終出口。現在地方的一把手,從觀念和意識上還沒有確立起要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消息的意識。

  我們國家處於轉型期,必然要觸發很多利益衝突,發生群體性事件很正常。但是現在的地方官員對群體性事件非常害怕,都覺得會影響政績,這就客觀上提高了信息公開的難度。

  從公開的方式來說,也缺乏基本的技巧。一個事情出來了,官員應該怎麼說,公安局應該怎麼說,新聞媒體怎麼說,完全沒有準備,大家各執一詞,造成了輿論場的混亂和老百姓的不信任,更加激化了矛盾。

  另外處理結果和處理程序要公開,從甕安事件到石首事件再到三鹿奶粉事件,這些重要節點上,地方政府處置的都有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