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到底誰是誰的老師

http://www.CRNTT.com   2010-04-17 10:48:14  


 
  中華文明對西方現代西方文明形成的影響之四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在英國發生資產階級革命後,英國進入了政治學中的“政黨分贓制”時期,既在競選中獲勝的新領導人把政府機構的職位分封給自己所屬黨派特別是那些在競選中為自己出力的人員及其親信,換句話說,就是“封官許願”,這種制度注重政治上的忠誠和功勞,而不是才幹和品格,導致任人唯親而且在地方政治中,分贓制度強化了政黨領袖的力量,他們利用手中的人事權利來收攬人心、操縱黨員、控制選舉,在求職謀官者看來,官職的誘人之處只是因為它能帶來種種便利以滿足私欲,因此一些已在位的官員瘋狂的利用職位謀取私利。 

  政黨分贓制度是資產階級革命後政黨政治的產物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問題,而中國文官制度的引入將政黨分贓制度極大的降低了政黨分贓制度對社會的危害,而現在的西方政治制度仍然是政黨分贓制度和中國文官制度的混合體。 

  從中國引入“文官制度” 

  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現在各國的文官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源溯流,英國的文官制度原來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現在西方文官制度來源於中國的說法在政治學界也是得到世界公認的, 

  其實中國的文官制度很早就在西方傳播開來,元朝的馬可.波羅和明朝的利瑪竇,這兩位意大利人均向西方介紹了中華文明包括中國的文官制度。1569年出版的葡萄牙傳教士克魯茲《中國游記》一書,對中國通過科舉選拔出來的官員備加稱頌。葡萄牙修士胡安.貢薩雷斯.德萬多薩,於1583年出版《偉大的中國》一書,辟專章介紹了中國科舉制的考試方法和內容。此書在羅馬出版後,很快譯為多國文字,引起歐洲人對中國政治制度的注意,另外伏爾泰等啟蒙思想家都對中國的文官制度有過研究。 

  英國在創建和完善文官制度時,用英文出版的有關中國文官制度的政治書籍達70種之多,其中的《中國札記》、《中國的歷史與現狀》等,系統地介紹了中國的政治制度,對中國的文官制度特別是科舉考試制度,極為推崇,並敦促英國政府效仿。這個時期英國的駐華使節,也把中國文官制度的概況和考選制度,作為他們向政府匯報的主要內容。 

  1855至1870年英國文官制度形成時期,著名的刊物如《紳士》、《倫敦》、《霧》等,先後刊載和介紹了中國錄用官員的程序和方法的文章,提倡在英國實行中國式的文官考試。正是這種思想和主張,為英國走出庸人充斥政府、任人唯親的人事制度迷宮,提出了一條現實的道路。 

  英國建立文官制度建立 

  在英國之後,加拿大於1882年採用了文官制度。美國於1883年建立文官制,後經多次改革,成為西方文官制度的典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聯邦德國、日本、意大利等國相繼頒布了文官制度法或公務員法,建立起現代西方文官制度。 

  常任文官制度建立的意義 

  沿革中世紀以前,歐洲諸國的官員幾乎全是教士、貴族、封建諸侯,尚無文官。他們現在的文官一般區分為政務官和事務官。政務官是隨著政府更迭而進退,以自己所屬政黨在競選中的勝敗為轉移。政務官掌握著行政機關的決策權和領導權,負有決策、計劃、協調、組織、監督等重要行政職責,並以宣傳和推行執政黨的政策和主張為己任。任職須顧及其政治背景、黨派關係、政治主張等因素,不必注意特殊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實行任期制。事務官是政府的中下級公務人員。他們經過公開考試,擇優錄用,不受執政黨和政府更替的影響,非違法失職,不得任意撤換,受文官制度保護。事務官負責為行政決策機構提供咨詢、草擬文件、設計方案、執行決策、管理日常公務等,實際操縱著行政機構的運轉。他們需要有從事行政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來源:光明網-光明觀察 2010-04-14 ,題目:“中學西漸”路線圖:中國思想如何傳到西方 ,作者:翰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