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世博給中國人精神財富

http://www.CRNTT.com   2010-04-22 11:37:22  


 
                   追求科技進步永無止境

  如果我們不故做神秘狀的話,就應該明白,世博會的最早起源其實就是一個龐大的世界物資交流集會,就像我們在《清明上河圖》中所見,是在某一個約定俗成的時間(如節日等)在一個八方商賈和城鄉居民聚集區搞的一個大集市。如同奧林匹克的原始形態無非是人們在慶豐收喜宴上的撒歡取樂罷了。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文明的進步,特別是在1851年有了正式的世界博覽會之後,這種“世界的大集”便越來越集中地體現出人類生產力發展的成果。而這種成果也就必然會承載了不同時代人類所共有的某種價值觀,折射出一個時期人類的生活目標以及對未來的嚮往與渴望。沿著這條認識的軌跡,我們就會清晰地看到在一百五十多年的世博會歷史中,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隨著歲月的推移也在輪轉更替,也會感知到地球人類在生存觀與價值觀上的不斷演變和不斷進步。

  從1851年至1933年,世博會雖然沒有明確的主題,但“知識就是力量”、“科技創造無限”的理念,卻幾乎滲透到其間的每一屆世博會。無數新奇產品的炫耀式登場,反映出人們對科技進步的永無止境的渴求和對征服自然能力的自信與自豪。

  進入上世紀七十年代後,世博會的歷史則翻開了新的一頁。1972年,聯合國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呼籲各國政府和人民為維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造福後代而共同努力。1974年,美國斯波坎世博會的主題就被鮮明地確定為“無污染的進步”,它象徵性地開啟了世博會關注“人與環保”的序幕,也標誌著以展示人類物質與精神文明的世界博覽會進入了它的第三個發展時期,即從僅僅關注人類的福祉轉向了探索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以及如何保證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歷史階段。

  隨後,美國舉辦的1982年諾克斯維爾世博會、1984年新奧爾良世博會,以及1985年的日本筑波世博會等,先後觸及了能源、水、人居環境等主題,它們都直接或間接地與“應對氣候變化”有關。1985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為“青年、人口、環境”,同年日本筑波世博會就把主題確定為了“居住與環境──人類家居科技”。2000年的德國漢諾威世博會不僅將“人類、自然、科技”三者並舉,而且為“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奠定了基礎。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近四十年中,人與自然之間存在危機的警報在飄揚著各國旗幟的世博場館就一直沒有寂靜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