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民幣匯率是如何形成的

http://www.CRNTT.com   2010-04-28 09:30:23  


總部在上海外灘中山北一路15號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
  中評社北京4月28日訊/把世界吵得翻天覆地的人民幣匯率,是在一個中國的市場上形成的,這個市場叫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此間《經濟觀察報》今天登載周其仁的文章“人民幣匯率是如何形成的”,內容如下:

  把世界吵得翻天覆地的人民幣匯率,是在一個中國的市場上形成的。這個市場叫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總部在上海外灘中山北一路15號,曾經的華俄道勝銀行舊址。與紐約、倫敦、東京那些外匯市場不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是一個有形市場,比較容易觀察。再加上歷史不長,弄清來龍去脈不算太大的難題。 

  1994年前的中國有外匯交易,但沒有統一市場。那時,人民幣換美元的需求是通過兩條軌道來實現的。第一軌是計劃軌,就是按政府的官方牌價結匯。不論企業還是個人,有了外匯收入,都要以5元多人民幣兌1美元之價,結算給政府。人民幣估值如此之高,應該是那時中國的創匯能力不足,政府希望以較少的人民幣代價購得全部外匯。不過,這樣打算盤有一個代價,就是誰也不願積極創匯。政府低價購匯,如同當年低價收購農副產品一樣,降低了刺激生產者努力的誘因。 

  逼來逼去就逼出了第二軌。路徑大體如下:國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逐步提高購匯牌價,然後又推出“外匯留成”制度,即允許創匯企業留下一個比例(20%)的外匯自用,並可以把這部分留成的外匯,拿到 “外匯調劑中心”去,看有沒有誰的出價比官方外匯牌價更高。由於低於真實市價的“平價外匯”永遠短缺,需求就永遠旺盛。大家你爭我奪出價,就把計劃外的外匯調劑價格拉高了。外匯雙軌制應運而生:牌價外匯5元多兌1美元,調劑中心的可以8元、9元、甚至10元兌1美元!後者才是市場,因為凡想多要美元的,無須喊叫,也無須左打報告右審批的,拿人民幣出價就是了,遊戲規則是出價高者得美元。 

  拜改革開放大潮之福,外匯市場軌的力量越來越大。到1993年中國第一次匯改前夜,中國全部外匯的80%來自調劑中心即市場軌,僅有20% 來自計劃軌。中國的第一次匯改,大刀闊斧完成了匯率雙軌的合併,也把分布於各地、分散定價的外匯調劑中心,整合成統一競價的外匯市場,這就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由來。自此,直接以行政命令為人民幣匯率定價的時代結束了。今天的人民幣匯率,是在外匯交易中心這個市場上形成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