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郭震遠:關於兩岸政治協商起點探討

http://www.CRNTT.com   2010-05-15 00:19:34  


 
  中國的內戰及其延續對兩岸政治關係的影響

  1949年以後,海峽兩岸就是中國的內戰的雙方。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所以,中國內戰雙方的關係,就是兩岸的政治關係。前述中國內戰及其延續的主要特點,都對六十多年來的兩岸政治關係產生了全面、深刻的影響,是兩岸政治關係的決定性因素。實際上,這些特點也通過兩岸政治關係及其發展變化,得到更清晰的表現。所以,認識和把握中國內戰及其延續對兩岸政治關係的影響,既是推進兩岸政治關係改善和發展進程的基礎,也是這一進程的起點。

  中國內戰及其延續對兩岸政治關係的影響,首先並最集中地表現在對兩岸政治互信的影響上。內戰的雙方之間不可能存在政治互信,這是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中國的內戰當然也遵循這一普遍規律。但是,在中國內戰延續的六十多年中,雙方之間的政治互信,特別是1949年以後的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及其發展變化,卻有更為複雜的表現。1946年以後的三年多時間,是中國內戰最重要的決戰階段,戰爭規模巨大、雙方損失都很慘重,充分表現出內戰的殘酷性。所以,在這一時期,內戰雙方毫無政治互信可言。

  1949年以後,主要在上一世紀七十年代之前的約二十年中,兩岸之間一直存在著嚴重、尖銳的軍事對抗,時有軍事衝突發生,反映了兩岸之間沒有政治互信的基本狀況。但值得重視的是,根據已解密的資料,就在這一期間,台灣的數位密使多次與大陸交往、溝通,顯然,這表明兩岸之間實際上存在某種政治互信,儘管十分薄弱,即雙方之間存在,可能通過談判結束內戰的互信,而這實際上是雙方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互信。更突出、重要的事例是,1958年8月以後的金門炮戰及其長達二十年的延續,這堪稱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跡。這一奇跡的發生和持續,則是以兩岸之間重要的政治互信為基礎,即以雙方之間存在著的關於反對美國“劃峽而治”,維護中國領土主權完整、反對“兩個中國”的互信為基礎,而達成默契的結果。

  上一世紀七十年代末以後,主要是進入九十年代後,兩岸經貿往來、人員交流持續、較快增長,軍事對抗逐漸緩解,反映了兩岸之間出現了保持台海和平、促進兩岸交流、交往的互信。同時,1992年兩岸達成的“九二共識”,以及1993年的第一次汪辜會晤,進一步表現了兩岸之間關於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互信。但是,這三十年中,中國的內戰仍然在延續,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仍然十分薄弱。特別是李登輝、陳水扁相繼在台灣執政,大肆推進“台獨”路線,嚴重破壞了兩岸之間實際上一直存在的,關於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中國領土主權完整的互信。這不僅導致台海局勢、兩岸關係幾次陷於高度緊張和危險之中,而且對未來兩岸政治關係的改善產生了嚴重不利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