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十二五” 應以“反危機”為主題

http://www.CRNTT.com   2010-05-27 08:05:03  


 
  如果在“十二五”中期中國的生產過剩矛盾再度趨於尖銳,危險可能會集中到金融層面,因為在這次投資擴張中使用了大量銀行貸款。由於去年為了刺激經濟復甦,許多項目上馬甚至允許資本金為0,而大量以地方政府平台為主體建設的項目,本來就是由於產能過剩和環保等其他問題,原來在“十一五”規劃時未獲批准的項目,現在又拿出來做,而且允許這些項目大量使用貸款,到了項目投產時由於沒有市場需求,就難以形成還本付息能力。這種明知大批項目還款能力有問題還大量提供貸款的情況,就是中國式“次貸危機”的隱患。

  如果在2009~2011年這三年76萬億元的總投資中有一半是用貸款,又假設其中的15%會發生問題,三年後中國銀行體系就會發生5.7萬億元的壞帳。如果要出現5.7萬億元的銀行壞帳,按照“巴賽爾銀行協定”,中國的貸款規模就必須收縮70%。至少在下次危機當中已經失去了繼續利用銀行體系創造需求的大部分能力,而金融危機的爆發,又會使生產過剩矛盾更趨嚴重。這個機理,與美國由次債危機而演變成經濟危機的道理是一樣的。

  在改革開放30年中,中國還沒有經歷過真正意義上的危機。自“六五”計劃以來,五年計劃與規劃的內容都是以改革、開放與發展的要求為主題,還沒有一個規劃是以反危機為主題。許多人認為危機已經過去了,認為“十二五”將進入到一個新的經濟高增長期,甚至有“新黃金十年”的說法,這些認識都太樂觀了。由於國內外的危機都只是被拖延,不是被消除,原有的矛盾自危機爆發以來累積得更嚴重,如果危機再度來襲,爆發的程度就會比2007年以來更嚴重。因此,“十二五”的主題可能不是繼續謀發展,而是“反危機”,是利用危機提供的壓力,對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和長期累積的結構性矛盾進行調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